[叶檀看股市]忍不了!婚前买房 是楼市最大骗局?!
今天(8月25日),七夕节,58同城、安居客发布了《2020年都市男女婚房置业报告》,报告显示,80.9%的人,即绝大多人的态度是:最好“婚前买好婚房”。
而同期,贝壳找房发布的《2020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却显示一二线城市人群买房年龄在30-35岁,远远晚于平均结婚年龄!
叶檀楼市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一直以来,房地产商都在给人们洗脑“婚前买房”重要性,贩卖焦虑。
更严重的是,焦虑正在从以男性为主,扩散到女性!
小伙子们,姑娘们,警惕掉进“焦虑陷阱”。
婚前买房 就是个伪命题!
“80.9%的人都认为最好‘婚前买好婚房’”,这种论调本身没问题。因为它基于的是受访者的“态度”,大多数人的理想状态,当然是能婚前买房了!
它的槽点在于,拿受访者的态度做文章,既不现实,也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我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8月20日,贝壳找房发布的《2020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报告选取了15个新一线城市(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调查城市购房现状。
调查结果是: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主流购房人群平均年龄都集中在30岁-35岁之间。
能在30岁以前买房的人,我敬你是位人生赢家。
这就和“婚前买房”的期待有巨大矛盾了——大家环顾四周,有多少人会等到三十好几买房后,才结婚?
很多人会说,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三十岁以后并不稀奇,但是请留意“概率”问题。晚婚人数在增加,并不代表已经是主流。
事实证明,根据《2015/2016年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统筹数据,中国大部分省市结婚年龄都在30岁以前,包括大家口中思想前卫、晚婚晚育的北京、上海。谈何“婚前买房”?
地产服务商发布的“绝大多数人倾向婚前买房”,只是态度而已,可是态度算个球?!从实操层面上看,根本不成立。
你要是问我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我也可以回答“身价过亿”,买下“汤臣一品”。 但是拿人们的愿景作为调查结果,由头部地产服务商宣扬,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婚前买房”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不尽早布局就是落后了。
这样的数据,多说无益,只会徒增焦虑。
贩卖焦虑 从男性到女性!
“男人要成家,必须先有套房。”
这种观念已经成了人们默认的“铁律”,就差写进“新婚姻法”了。
以往,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男性是买房主力。各路地产服务商都在释放一种压力:身为男人,就必须在婚前、甚至在开启恋爱前有套房。 这套房犹如雄孔雀开屏求偶时的羽毛,也是男性在婚恋市场上的大筹码。
然而,最近,风向变了。
随着中国女性经济实力提升,地产商开拓了新的购房刺激点——未婚女性。
据人民日报报导,近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占比增加,产业结构利好女性就业。女性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2019年1月24日,贝壳研究院发布《2018城市居住报告》提到,一、二线城市,女性购房者占比持续增加。紧接着又在3月发布《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强化这个现象,表示2018年女性购房者比例已上升到47.9%,几乎和男性平齐!
铺天盖地“洗脑”下,焦虑蔓延向女性——女性“婚前买房”,象征着“安全感”和“独立”。
2018年,“新婚姻法”出炉,引爆“婚前买房”话题。自此,男方父母或者男方本人在婚前全款买的房,在男方名下的,一旦离婚,女方不能要求分割。
婚前一套房,把很多情侣放在了对立面——房是筹码、是权益。叠加刘强东、蒋凡、罗志祥等商界大佬、明星出轨新闻,在本该享受甜蜜爱情的时刻,女孩们还没步入婚姻,就开始“贷恐慌”离婚后的事情。 本来就过热的楼市,已经衍生出了家庭嫌隙。
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协会,疫情后深圳3、4、5月离婚率激增,与此同时激增的是离婚后半年内购房占总成交套数的平均比例(比去年同期三个月的比例上升了2%)。
离婚意图非常明显——为了买房。 来源:深圳市房地产协会 7月“鲁国平先生”微博上关于“上海父母将名下800多万房子的房产过户给儿子,为了节省税费,父亲和儿媳妇领证结婚”的“神操作”更是雷穿地心。
在这个七夕,叶檀楼市想告诉大家,请屏蔽掉房地产商的杂音,放轻松,静下心。
当爱情、婚姻和“经济”、“套利”密不可分,再美好的七夕,都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