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股市分析]这个资金一出山 必有一波小牛市
今天 为何把险资请回来?
炒股的朋友都知道,险资是A股常客。
20年来,险资以不同的权益比例活跃在A股市场。只是风格和吃相一直在变,所以,监管部门对险资的态度也一直在变。
回顾一下险资在A股地位上的变化:
2004年10月24日,一纸文件打开了险资直接投资证券市场的大门。
2014年底,保险资金借助“万能险”大规模进军A股,掀起“举牌”热潮。说白了,不过是搞到便宜钱,进行股票投资。
市场极端疯狂,一波波热搜,王石、董明珠等下场,撕的就是保险一方的姚振华。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说部分险资为“野蛮人”,还发出警示,“某些保险公司约谈十次不如停业一次,不行直接吊销牌照”。
2020年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新文件,增加险资投资资本市场比例,对险资入市的态度,又转弯了。
政策对险资的监管像放风筝一样,一会儿紧,一会儿松。
今天把险资请回来,是为了呵护小牛。
每次险资一出山,就有一波小牛市。
比如2006年6月末,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催生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
2008年9月,证监表示会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等机构的入市比例,结果当年10月底,大盘见底。
2014年10月到2016年12月,保险资金挺进A股那两年,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91次,期间催生了大量牛股……
怕险资对市场影响过大,又总想用险资救市。不需要人家时,叫人家黄脸婆,需要人家时,就叫人家小甜甜。
这一次险资当上小甜甜,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就被刺激了一下——沪指大涨3.11%,深证成指大涨2.55%,其中保险板块大涨7.76%。
7月以来,A股市场气势如虹,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15天突破万亿,6日、28日上了两次新闻联播!
监管层见状,担心过热,连忙管控,从7月9日开始,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态度是“要长牛、慢牛,不要快牛、疯牛。”
险资入市,既可以让小牛成为慢牛,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打造疯牛。
在A股的这个节骨眼上,我们请回,牛市发动机。
险资 是A股上的鲶鱼
险资是股市上的鲶鱼。
A股市场有四类投资者,一类是个人投资者,就是我们说的散户,一般法人、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机构四大类。险资和外资一样,是聪明钱。
国金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2.11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为3.58%;外资三季度持有A股总市值1.77万亿元,占总市值比为3.00%;保险资金三季度持有A股总市值2.24万亿元,占总市值比为3.79%,比公募基金、外资占市场份额都要高。
险资会和其他投资机构抢蛋糕。
市场对入市的险资,评价极端化。
一派是市场派,支持险资入市。
他们认为,险资体量大、眼光高,投资主要是成熟期行业,高分红,经营业绩稳定。
他们把险资看成牛市风向标。
市场态度另一派,认为不应该提升险资入市比例。
他们认为,险资之所以体量大,是因为钱都是来源于投保人。保险,尤其寿险和养老基金一样,涉及民生问题,一旦出什么事,社会根基就会动摇,投保人鬼哭狼嚎,不堪设想。
监管对险资入市必须严格。
一时之间,舆论战硝烟四起。
其实,险资不过是资金的来源之一,从长期的价值投资到短期的做庄、套现,都会干。
2016年9月,恒大人寿火速建仓梅雁吉祥,逼近举牌线4.95%,“买而不举”。只持股一个月,减持了全部股票。
三天建仓、一天清仓,恒大人寿以7亿成本获利超1.7亿元,来了一次短线套利。
类似的“买而不举”的例子,还有栋梁新材、积成电子、国民技术等。散户如果追高买入,就中了圈套。
险资也有进行价值投资的,就像证金、汇金、社保基金一样。
数据显示,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从持股市值情况看,证金、汇金和社保基金持股较多的是贵州茅台、陆家嘴、海康威视、海大集团、思源电气和士兰微,基本是长期持有的大白马。
中国人寿二季度加仓了贵州茅台,占贵州茅台流通股比例为0.31%。单季浮盈超14亿。
泰康人寿二季度加仓了29.56万股金城医药,持仓市值增加6994.42万元至2.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