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股市分析]惊天大逆转!昔日小弟终于翻身 美国彻底输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7月24日,英特尔宣布7nm CPU发布大幅推迟,较此前预期晚了十二个月。
造不出7nm芯片的英特尔,只能向昔日小弟台积电低头求助
据中国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英特尔和台积电达成一项合作,从明年开始,英特尔的部分产品将会使用台积电6nm工艺。
而从最新的报道来看,台积电还有望获得英特尔5nm及3nm CPU的代工订单。
最开始,英特尔只把那些出货量大、利润低的订单给台积电,这一次,被英特尔“踩”在脚下数十年的台积电,终于扬眉吐气了!新的消息是,台积电冲刺先进制程,在2nm研发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径。
在第31届Hotchips国际大会上,台积电研发负责人、技术研究副总经理黄汉森博士宣称台积电不止可以突破2纳米,他们可以一路逼近到0.1纳米接近氢原子的大小,台积电已经有相当多“法宝”。
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台积电再厉害,也不可能打破物理定律,一定会停留在某一个制程,中国就能趁机追上。
这就好比满分100分,台积电现在已经90分,但要想100分非常难,而我们刚刚60分,提高到90分要容易多了。
其实,现在也就台积电和三星在死磕7nm以下的工艺。
中芯国际还在为12nm及以下的制程工艺进击的时候,台积电已经宣布2nm上有了突破进展,格罗方德已经宣布暂停7nm制程工艺的开发,联华电子宣布也宣布不再投资12nm以下的工艺。
台积电研发实力水平可见一斑。
台积电自称比较像是一间学校,致力于研究物理、人类科技文明的极限,有野心要当“量子科技”的领航触发者。
台积电异军突起!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辞去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的高薪职位,返回中国台湾。
两年后,在台湾当地有关部门的扶持下,他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积电。
几十年前,芯片企业都是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
创立台积电,张忠谋很清楚,未来的趋势是半导体设计公司和制造厂代工分离。
当时市场上的大公司确实没有这个市场需求,全球仅有的二十几家小的设计公司都是摇摇欲坠。
所以,一开始,代工模式并不顺利,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四处碰壁、困境求生。
为了订单,他找到老东家德州仪器和大公司英特尔,但是见了两次面后,都惨遭拒绝,对方觉得这个商业模式不会成功。
在不断的努力下,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英特尔的CEO格鲁夫考察台积电时,发现台积电的产品有多达200个缺陷,这让格鲁夫打了“退堂鼓”。
但是,张忠谋力挽狂澜,向英特尔高层打下保票,会迅速解决缺陷问题。几周后,缺陷果然减少到20个。再过几周,减少到4个。
渐渐地,芯片设计厂商们发现,将芯片交给日本公司生产至少需要12周,交给新加坡的公司需要6周,交给台积电生产只需要4周。
于是,越来越多的硅谷的芯片设计公司逐渐把高层次的芯片交给台积电生产。
外界评价,由台积电开始,晶圆代工成为了一个行业。
说是代工,但是在“甲方爸爸”们的眼里,台积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乙方。
“如果没有遇到你,我现在还是一家小公司的CEO”,台积电三十周年大会上,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对台积电总裁张忠谋这样说道。
是有了像台积电这样拥有高技术的芯片代工企业,使得像英伟达,AMD这些芯片设计公司,才能专注于设计,不用在制造和设计领域与英特尔、三星去竞争
这也是创始人张忠谋的经营策略。
他很早就意识到,这个行业将细化分工,台积电定位于芯片代工,不搞芯片设计,不与合作伙伴产生竞争关系,才能专注于制造。
制造与设计,本就没有贵贱之分。台积电的技术含量,并不亚于他的客户们。
1987年,台积电盖起了第一座晶圆厂。当时的台积电,只有3微米和2.5微米制程两种生产工艺,年产能不超过7000片六英寸晶圆,良率不高,基本上没有大公司的订单。
此后,为了保持台积电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它坚持高额的技术资本投入。
1994-2015年,台积电的收入规模扩大了44倍,收入年增速为19.7%。
技术就是生命力。即便是在美国的强权之下,台积电却能独排众议,继续为华为供货。
有两个原因:
一是美国的供货禁令只适用于产品中与美国相关的技术含量超过25%的公司,而台积电除去生产设备,技术中源于美国的已经不到25%;
二是华为作为台积电的合作伙伴,已经是仅次于苹果公司的第二大客户了,台积电不想轻易放开华为。
与美国相关的技术含量低于25%,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台积电的生产自主性也来源于此。
外界只看到了2020年台积电的“豪横”,却不知它为了现在已经准备了35年。
气定神闲!台积电的制胜之道
2015年至2019年,台积电员工主动离职率最高不超过5%。国内的头部芯片企业几乎都是台积电的三到四倍。
台积电的管理层追求完美、铁腕强势,绝不允许下属不思进取。但是,在分享利益时,他们又十分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