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股市分析]警惕! 股价翻6倍! 圈钱圈出新花样! 小心全是泡沫!
前段时间,人造肉概念火爆,肯德基和星巴克都推出人造肉单品。
全球范围内,人造肉市场正让消费者和让资本为之狂欢,疫情成为狂欢的导火索。
截至5月初,美国有超过20座大型肉类加工厂因工人感染了新冠而关闭,美国肉类供需失衡。
不止美国,自从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对植物性肉的需求都在增加。
随着食品消费股发酵,肉类涨价等影响下,A股上,人造肉概念受资本追捧。 资本介入之后,既为行业带来活水吹起了猪,同时也因为大风大水吹出了泡泡。
最瞩目的要属双塔食品了,自从搭上人造肉概念后,股价一飞冲天,去年3元多到如今15元左右,翻了5倍,市值涨到180亿元。3月,双塔食品定增21.5亿元,大力投资人造肉项目。
人造肉未来可期?
双塔食品跟人造肉到底什么关系呢?
人造肉的原材料主要有豌豆蛋白和大豆蛋白,双塔食品目前是全球最大豌豆蛋白生产企业。
很多人纳闷,人造肉不就是素肉吗?其实不然,目前国内虽然已有60多家企业声称造人造肉,但大多都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
双塔食品一直走在募资扩产的路上,其中的豌豆蛋白业务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预计人造肉市场将从2020年的3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7.0%。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8年,美国的人造肉十余家初创企业都获得了可观的风险投资,融资总额突破12.8亿美元,多数为植物蛋白肉。
国内外企业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差距,但植物肉领域毕竟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国内企业拥有光明前途。
不得不提到最大的人造肉生产商Beyound Meat,双塔食品已经通过经销商向Beyound Meat供货豌豆蛋白。
双塔食品虽然向Beyound Meat供货,但本身是初级加工原料,技术含量不高,护城河并不牢固,同时还有原材料成本问题。 目前,豌豆与大豆蛋白是植物肉的主要成分,受农业技术和种植影响,国内大豆单价远高于国外,豌豆的情况也与之类似。这对国内人造肉相关企业不利。
此前,Beyound Meat也受到资本热捧,股价飙升,但富国银行已经在本月初下调评级至“减持”,认为疫情影响,不支持人造肉消费,随后股价下挫。
但本周,Beyond Meat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发布一季报显示公司已全面扭亏为盈之后,股价单日大涨逾26%。
这家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激增141%,净利润181.5万美元,市场预期净亏损448.8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664.9万美元,业绩表现大大超过分析师的预期。 Beyond Meat在一季度的毛利率高达38.8%,而Tyso(泰森)这家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肉类供应商毛利率只有12%左右。可以说,从毛利率这一点来说,Beyond Meat已经显著高于传统肉类巨头,相当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水平。
高毛利,意味着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很大,为什么人造肉概念最近爆发? 因为疫情爆发前,人造肉还比真肉平均贵一美元每磅,而受疫情影响供应,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关闭,导致真肉价格上涨,人造肉就显得没那么贵。当然这可能只是短期肉荒下的选择。
从长远角度看,Beyond Meat产品毛利高,价格的调整空间充足,如果做到口感上消费者买账,那么传统肉类竞争对手就得小心了。
这不,立马有人坐不住了,泰森、凯洛格(Kellogg)和雀巢(Nestl)目前也已经涉足人造肉领域。
这些下游生产商,未来可能都是双塔食品的客户,市场空间极具想象力,因此才受到资本追捧。
但是双塔食品能够承受这样巨大的需求吗?
双塔食品的疯狂扩张之路
双塔食品这些年豌豆蛋白从无到有,靠的是从上市至今,不断吸金扩张产能。
上市前,双塔食品主要就生产粉丝,粉丝产能仅为3万吨,其余食用菌、蛋白饲料收入仅有1600余万元,占比合计不过5%,这部分可以忽略不计。 在登陆深交所后,就募集资金5.97亿元,其中一半资金用于建设年产2万吨粉丝的项目,其余用于增产食用蛋白和饲料蛋白。
新增2万吨粉丝和1.5万吨蛋白项目,产能翻倍。
在2014年,又开始募集资金,首个定增预案,募资12.84亿元用于高品质功能性蛋白深加工项目、年处理 6 万吨豌豆综合利用项目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上述3个项目建成后,双塔食品各类产品又将新增产能合计8.14万吨,产能又翻倍。
可惜的是,5年过去了,这3个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双塔食品2019年半年报显示,上述3个定增项目并未达到100%的投资进度,仍处于投建过程中。
目前,双塔食品豌豆蛋白产能全球占比约30%-40%,在不计入刚刚试车的 10万吨豌豆精深加工项目情况下,双塔食品各类产品的产能已经接近15万吨。在投建10万吨豌豆深加工项目后继续大手笔扩建,公司产能继续扩张的步伐似乎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