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股市分析]200亿可能瞬间抢空! 华为空降债市!
华为空降债市!养信贷?居安思危的巨头 华为发债了。这个消息在2019年9月11日晚火爆了全网。 总规模200亿、前两期总计60亿元的中期票据,发行期限均为3年,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 虽然利率什么的都还没公布,但是基本可以确定这点规模都不够金融机构抢的。 华为为什么突然在国内市场发债了? 原因暂时未明,但极大可能是华为要寻求更低的融资成本。
之前的华为融资市场多在境外。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华为现有的借款结构中,美元借款占比最高,利率在3.57%~4.50%,远低于境内市场上的基准利率。 但这个利率的定价机制在今年以来越发不利于华为。境外的美元贷款通常根据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点报价。
2018年以来,美元Libor持续走高,加点后的美元实际贷款利率紧跟而上,优质企业境外美元贷款成本已从去年底的3.1%左右上升至目前的4.1%左右。境外资金的成本优势已微乎其微。 融资渠道的通畅与否实际关系着企业是否能走得长远。无论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到何种程度,经营净现金流如何充盈,只要企业想持久地发展下去,势必会去进一步提升整体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时为进一步发展积攒资金,提升企业的扛风险能力与整体资本实力。 打个比方,你有10亿现金,现在有个需要投资10亿的好项目,要一年后才有收益,你敢投吗? 基本所有人都会谨慎,万一出现意外,我自己就一穷二白了。
好的,还是上述情况,你还可以从银行贷出10亿来,三年后才用还,那么你还投吗? 这下很多人就会选择投资了。从银行贷出钱来投资,我自己还有钱去生活去做事业甚至去做其他投资,而且投资回报期在贷款到期日之前,整体很有利嘛。 所以很多企业即使不缺钱,也在“养信贷”。比如通过100%质押理财开具银票、资金流水归集等,在银行“蓄积”自己的信用状况,进而取得授信敞口。现在未必借钱,但是在未来某个期间需要钱的时候,有个可以随时能解决资金困难的渠道。 资金上的居安思危,也许是此次华为发债的目的之一。
投资的实质——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 很多企业借不到钱,尤其是民企。可同样是民企,华为随便发个200亿的债,就让金融机构抢破了头。 金融机构都抢了,如果让民众这些个人投资者去抢,会抢成什么样?可能压根就不会有人抢,只会有人看热闹。 为什么?因为如果这笔融资打包成投资产品,投资收益会低到没人买。 尽管利率还没公布,但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末,华为的担保类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为4.41%~4.90%,而LPR实施之前的1-5年期基准利率为4.75%。同期的9月11日,市场上同等级评级主体(AAA)3年期中期票据收益率为3.39%。
这样看来,华为的这笔三年期中期票据的收益率很可能也就在3.3%-3.4%之间。而如果打包成其他理财产品投放公众理财市场,金融机构还会从中收取承销费或管理费,真正能给到投资者的年华收益率顶多3%。 3%的年华收益,私募产品就不提了,跟信托也没法比,甚至低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简直就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 如果是接触过信托或者其他固收类产品的朋友,可能会记得那些标着“民营龙头”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大都在9%以上,部分甚至高于10%。而即使这么高的收益率,再加上抵押物质押物,也会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 同样是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境遇如此天差地别,究竟为什么? 我们当然知道是因为实力差距。但这个融资定价的差别有规律吗? 市场上资金的价格组成,其实就分两块: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
众所周知,所有的投资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那么无风险利率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一定期限的国债收益率。绝对无风险的投资产品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相对之下,总有一款最安全的产品;我们评价某一个投资产品,就用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作为对比的参照物,这就是无风险利率。 比如,2019年9月12日,一年期的无风险利率就是一年期的国债收益率2.56%。对同期限的其他投资产品来说,超出2.56%的差额部分就是风险溢价。 投资其实就是获取风险溢价而承担风险的行为。在理想状况下,风险溢价越高,说明风险越大。 那么华为的这次发债利率如果按之前同等评级同期限的产品来计算,风险溢价是多少?仅仅有0.83%,连1%都不到。 再对比下市场上常见的其他理财产品本周(9.9-9.12)的主流利率情况:
银行结构化存款,收益3.3%-3.6%,风险溢价0.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