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有点多,北京自己说自己是,深圳也说自己是。
到底谁是呢?可能都不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经过官方“认证”的全球科创中心就一个,上海!
2014年5月,上海有幸被大大要求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中国,被要求不是一个包袱,而是一种荣耀。荣耀体现在除了Title响亮,好处和实惠更是无可比拟。
举世瞩目的中国版纳斯达克科创板,落户上海就是无可比拟的证明。
围绕科创板认真做功课的上海,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小激动,准备在2月15日推出科创板“预热”指数——上证G60科创走廊指数。给热火朝天的科创板再添一把火!
G60科创狂想曲!上海要带着小弟飞!
G8、G20听说过,G60是啥?
翻开地图,有条国道途径上海、嘉兴、杭州、金华,叫G60。G60就这意思。
G60科创走廊则是2016年由上海松江区提出来的,希望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带。
后面,杭州,嘉兴、苏州、金华等G60沿线城市以及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几个沪苏湖高铁城市一合计,it’s good idea,便纷纷加入,组成了一个9城科创姐妹团,准备好好打团战。
G60科创走廊示意图
有句话叫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上海松江提出科创走廊的时候,科创板可能还是娘胎里的一个设想。万万没想到,2018年年末科创板构想横空出世,一下子让上海以及聪明的八个小伙伴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前享受到了改革的春风。
上证G60科创走廊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成分指数,计划包括161个成份股,合计市值1.5万亿元。指数样本选取科创走廊九城市的上交所上市公司,且主业属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材料等产业。
别人股票是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同花顺们把自己编进科创概念股,好蹭蹭热点享受一下坐火箭的赶脚,这161个成分股可是直接被官方编成了科创指数,逼格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想必未来,不少资金会配置到上证G60科创走廊指数以及和这九个城市的新兴产业相关的资产上去。
有钱又受瞩目的感觉真好!
中国硅谷属上海 还真不是吹!
2017年,科创板还没落地之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就曾经发布过报告,说上海将会超过纽约等城市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科技创新中心。
做会计的再理性不过了,毕马威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强大的金融市场;第二众多高新产业园区的强势地位。
2018年之前,对于上海的金融市场地位可能还有点小争议,毕竟深圳方面也有资格叫板。2018年11月15日,引领中国经济未来转型潮流的科创板落地上海,一下子让悬念荡然无存。深圳还是老老实实当小弟,看着老大哥上海做大做强金融市场。
对于上海的高新产业园以及上海的科创产业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忽视了。
上海大大小小有超过20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其中最重要的是张江高新区以及金桥。
张江高新区有真是有两把刷子。
第一把刷子是集成电路。拥有设计、封装、芯片制造等几乎全产业链。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销售规模过1千亿。
技术层面,展讯通信和华为的海思分庭抗礼;中芯国际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芯片制造商,最近还表示会提前量产14mm以和华为双剑合璧。
另一把刷子是生物医药。
上海医药、复旦张江、再鼎医药、药明康德以及西比曼生物科技等多家著名药企落户张江。张江汇聚了独角兽及独角兽潜质企业超过6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近150家,国家千人计划近60人,拥有超过380个在研药物品种,在新药研发领域张江药谷成绩亮眼,以2017年为例,全国范围共有85个1类新药获批临床,其中,张江药谷占31个,比例为36.4%。
中国医药看上海,上海医药看张江!绝对是中国医药产业真是写照。
金桥方面,汽车产业(新能源企业)是拿手好戏,现代汽车产业早已突破千亿。
喜欢金桥的不止汽车产业,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业巨头们一样对金桥青睐有加。
2014年至2017年55个世界500强企业在金桥投资102个项目,累计引进外资250亿美元。诺基亚贝尔、沃尔沃、西门子、拜耳、欧姆龙等一大批国际巨头在金桥设立总部。
张江高新区们能够这么牛,其实和上海科创产业的配套完善分不开。
就和硅谷一样,上海拥有中国最密集的优质高校资源群,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相关新兴产业输送人才。
自己生产人才还不够,上海这几年还开始通过政策手腕(比如给清华北大毕业生直接落户的资格)从北京等地挖墙脚,网罗高端人才。
拿985高校毕业生就业地的变化来说,上海2018年吸引985毕业生人数比2017年多了近4千人。而老对手,北京则减少了5百人。一增一减高下立判。
就科研经费的投入来看,上海也是值得骄傲的。2017年上海科研经费投入达到1205亿,仅次于北京的1579亿。仅就数字上来看,上海和北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变化趋势来看,差距正在缩小,因为2016年两者的差距接近500亿。而如今只剩下三百多亿。
从专利授权数量来看,2017年上海发明专利数量为20681件,也是仅次于北京,而高于深圳。
科创产业本身隶属于第三产业,从第三产业的变化上也能够看出,上海对于科创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及上海科创产业本身的发展趋势。
从上海市年鉴得到数据,上海的第三产业无论是占比还是经济增长贡献度都成不断上升趋势,且最近几年在加速增长。
以2016年为例,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为69%,经济增长贡献度为95%;而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70%,且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在75%以上。
同期深圳的第三产业占比仅为60%多一点,北京尽管有8成占比,但增长幅度和前景已经无法和上海看齐。
另外,有人说上海独角兽企业少,也没有什么科技巨头。但其实这可能是对上海的一种误解。像拼多多已经超过京东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新巨头;蔚来汽车和威马企业更是独领新能源企业风骚的独角兽。这还不算什么饿了么,陆金所,联影治疗等顶级独角兽
不过上海做科创企业孵化确实有点个性,讲究佛系。
据微链数据统计,上海共有47家独角兽企业,228家准独角兽企业。其中,多数准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已超过3年,3岁以内的准独角兽只占到24.67%。不急不缓的“佛系”,反而成为它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优势所在。
更令上海科创事业如虎添翼的是,长三角相关产业链的配套,环杭州湾区城市之间的融合和融洽。
未来,在科创板的作用下,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会更加密集的汇聚到以上海为核心的G60走廊上来,这景象真有点刺眼!
上海的未来 远不止硅谷!
自从熊彼得老先生开创了创新经济理论以后,各种有关技术革新和国家以及城市发展变化的成果纷纷出炉。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居民的富裕程度(人均GDP)成高度正相关。
中国也有类似的研究结论。根据《中国发展观察》的文章结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科技发展创新的相关度达到82%。而人口和科技发展的相关性也达到了60%以上。
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越高,未来城市不仅越富裕,还能够吸纳更多的人口。(上海未来的人口你懂你的!)
不过,如果一个城市有大志向,想要长期保持住自己的竞争地位,那仅具有创新功能尚不够,还需要对于资本的强大控制能力。
根据《国际城市蓝皮书》的分析,纽约、伦敦、巴黎均因为达成了资本控制能力和创新中心能力的良性互动配合,而得以持续保持顶级全球城市的地位。
纽约值得一提,因为以往的印象里纽约就是个金融中心,和创新关系不大,硅谷才是美国的创新胜地。但其实,在资本和创新两个方面,纽约两手都很硬。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纽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创新中心之一,更凭借在资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开始超越硅谷,成为美国风险投资的新胜地!
现在美国人有句话叫,“逃离硅谷,奔向纽约”,科创中心开始从硅谷到硅巷再到硅滩。
在中国,哪个城市最像纽约?
用屁股想也知道是上海!一样的港口,一样的滩涂,一样的创新功能,以及未来在科创板加持下一样的资本控制力!
上海的未来绝对不止硅谷,上海会成为中国的硅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