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文质疑财政政策是不是没有真的积极,这一点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自从09年推出4万亿之后,财政政策方面大的政策确实不算太多,我们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汽车下乡、家电下乡进行补贴,这两年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然后就是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置换等。央行与财政部互相质疑,说明确实在财政和货币之间存在一些没有协调好的地方,也说明央行和财政部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并不多。
今年央行的动作比较多,通过降准或者是发MLF来释放流动性,但是由于金融整体是去杠杆的,释放的流动性不足以对冲掉金融去杠杆带来的资金面的压力,所以今年整体的资金面还是偏紧的。我们从股市跌跌不休的走势也可以看出来,市场的重心不断下移,甚至跌破了3000点整数关口,资金面紧张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财政政策方面近年来的实施力度不够,这两年推出的减税降费的措施,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这两年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也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怎么解释降税减费之后财政收入反而在增长,税收增速也很高,怎么越减越多?这也是大家的一个困惑,但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解释。
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我国GDP一直保持中速的增长,在6.5%~6.9%之间,增速非常稳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过去三年主要的变化就是消费对于GDP的贡献占比大幅提升。
今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会逐步体现在出口贸易上,出口增速下半年有可能会出现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到GDP的增速。根据测算,如果按照现在的征税水平,下半年GDP有可能会稍微有所放缓,但是应该不至于降到6.5%,应该是在6.6%~6.7%左右。
我认为现在应该启动内需,通过拉动内需来来替代一部分出口的减少,从而抵消掉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去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市场,扩大内需可以说是现在迫在眉睫的一个任务,通过扩大内需、通过减税提高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解决现在经济增速有一定下滑压力的最好办法。
消费在过去两年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投资,达到了60%左右。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依赖于重工业的增长,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现在逐步转向依靠消费的增长,包括电商的崛起,这些都增加了消费的贡献。当然消费增长从绝对增速来说并不高,还是10%以下的增长,这说明现在还有一些因素制约消费的增长,比如说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还在逐步的完善,比如说个人所得税较重等。这在今年也引起了重视,把个税的起征点从3500提高到5000,但是我认为降税力度是不够的,降税可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有效需求。
过去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中国GDP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实力也达到了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位的水平,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没有赶上GDP的增长。在今年出口受到限制,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通过真正的减税降费,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这样消费的贡献就会更大。
过去两年国内的经济政策是以去杠杆为主,包括实体经济去杠杆、金融去杠杆。确实过去这些年,有些企业杠杆加得过多,导致负债率高,造成了很大的隐性风险。而金融领域方面有一些金融机构,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过多的加了杠杆。当然还包括过去几年房地产火爆导致很多居民通过按揭贷款加杠杆。这两年金融去杠杆和实体经济去杠杆对于经济增速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现在又面对着外部的压力,国内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还是会继续去杠杆,这个方向并不会改变,但是我认为可能节奏上会有所放缓,减轻去杠杆对于市场的压力。毕竟在加杠杆的时候加了很多年,去杠杆一定要有一个缓冲期,如果去杠杆过快,或者是过度去杠杆,有可能造成新的技术风险。我们不能为了减少金融风险,而制造新的金融风险,我觉得这是在金融去杠杆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去杠杆的力度和程度都要适度一些,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