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周一,沪深两市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上周大盘探底回升,但周五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周一市场再次重拾升势,这也说明当前市场已经结束了单边下跌阶段,进入到震荡反弹阶段。当然市场短期之内很难出现快速上行,而是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反复震荡。业绩优良的白龙马股从上周已经开始吸引抄底资金入场,出现了一定的回升。
从政策面来看,近期市场关注比较多的是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突破1.7%,对于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关注度过高也导致投资者对于市场走势形成悲观的预期。3月19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钓鱼台讲到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
其实A股市场的走势更多的由国内的因素来决定,而不是由境外的这些因素。我非常赞同易主席的看法,要多关注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面的影响,而不是过多的去关注美国的通胀预期。事实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到未来两年不会加息,还会保持零利率以及当前的购债规模,给市场吃了定心丸,美股在近期也走出创新高的走势。
央行行长易纲也表示,当前我们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货币政策方面不会急转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CPI同比上涨2.5%。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在保持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能发挥定向支持作用。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平衡,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为经济主题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抑制金融风险的滋生和积累。
从易纲行长的讲话可以看出,当前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这也打消了很多投资者的疑虑。支持经济回升,不急转弯也是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今年全年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所以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忧。
近期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要想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可能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这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定机会。市场近期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板块形成了短期的一个炒作热点,但我认为要重点关注新能源等清洁能源,这是最大的受益的板块,也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从长期来看也是可以持续增长的方向。
近期新能源板块出现了持续回落,主要是获利回吐的压力导致,大方向并没有改变。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一部分投资者去炒作传统行业的去产能,比如说煤炭、钢铁等行业,我认为确实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会受益于去产能,但考虑到这些行业本身整体产能过剩加上我国工业化进程接近尾声,所以他们长期投资机会并不大,建议投资者不要过度炒作一些概念,而是要回归公司的基本面去配置能够长期发展的好行业、好公司。
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今年在各国逐步推广新冠疫苗接种之后,经济面有望持续复苏。我国疫情现在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也在推广接种疫苗,对于经济面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我国经济将会持续复苏。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全球资本市场都涨声一片,A股市场不会持续下跌,这是上周我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
最近有三国央行加息引起了市场关注,土耳其加息200个基点,巴西加75个基点,俄罗斯加息25个基点。市场对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加息预期也在上升,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防范通胀再起,以及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等等。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加息可能会影响到其股市的表现,但建议投资者要重点关注美联储、中国央行以及欧洲央行的举动,而不要过度解读新兴市场国家加息的情况,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三大央行:美联储、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
我认为年内我国并无加息的压力,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并不大。我国粮食供应充足,猪肉价格也出现了回落,所以CPI并不会出现大幅上升,有可能也达不到3%的阈值,这是有利于A股市场继续走出慢牛长牛行情的。
LPR已经连续十一个月未变,2021年3月22日LPR一年期是3.85%,五年期以上LPR为4.65%,一直保持不变,这也说明了当前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而不会急转弯。这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也是有利的,体现了央行一直以来坚持的做好六稳六保、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精神。
回到A股市场,当前A股市场通过一波下跌已经逐步消化了一些高估值板块的估值压力,很多优质股票也跌出了机会,开始吸引抄底资金入场。从长期来看,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依然是最重要的一个投资策略,每次意外下跌都是抄底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的时机,概莫能外,所以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和耐心。
对于优质的公司或者基金可以采取分批抄底或者坚定持有,坚持长期主义。从短期来看,一些有估值压力的好公司其实从长期来看,业绩增长是可以消化高估值的。公司真实的内在价值并不能简单的依靠一些估值模型来判定,更多的要考虑企业的行业地位,品牌价值以及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