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是指旧时代的观念。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时间、速度、机会、效率、时机,作为一种成本,都会在观念上发生量和质的飞跃。
圣贤之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开明之今人云:“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历经“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知识也是生产力”的飞跃之后,面对新的信息社会,是否会提出“投机也是投资”呢?
投资人与投机人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中国传统观念中,对投机人甚至商人都是有排斥力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对商人已有了不同程度的认同。然而,在主流社会,对投机人仍然有着难以认同的巨大的排斥力。
什么是投资与投机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投资是“把资金投入企业”,投机是“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据此,进入股票市场的人都可称为投资者,而买入股票只要再卖出并获得私利的人又都可被称为投机者。在新颁布的《证券法》中,第76条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也就是说,法律规定在股市上利用时机谋取利益不得为公,只可为私。再进一步推理,也就是说,只要在股市上买入股票而不与该股票的上市公司共存亡的人都是合法的投机人。
可以说,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利用时机赚取差价利益的股民占股票市场的绝大多数。从这个角度上讲,股票市场是一个合法的巨大的投机市场。然而主流社会及其控制的舆论界却不断宜传要在股市树立投资理念,要在股市打击投机成份,要挤掉泡沫。从这种矛盾之处可以看出,以传统的观念对待投机,会自相矛盾,违背经济规律。造成损失的,必然是观念错误者。
既然利用时机赚取差价利益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特色,那么投机就既合理又合法,为什么合理合法的东西又不许提倡呢?问题就是传统的对待投机的观念在作祟。
研究股市的操作,要提倡投机,把投机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如何利用时机,抓住时机,如何掌握机会成本,如何控制时间差……这一切,都是投机的学问。
换一个思维方式来谈论投资与投机,也许更有意思。以传统定义来讲,只要是买有股票的人就是一个投资者,因为他已成为一个企业的股东,他是名符其实地“把资金投入企业”的人。无论何时卖掉股票,只要他持有股票,就是一个投资者。以现代投资理念来讲,美国股票大师彼得·林奇的阐述最为精彩:
“当我听到人们说他们的投资是‘保守的投机’或声称他们还在进行‘谨慎的投机’时,我总感到很可笑。通常,这种说法意味着,他们希望自己一方面能投资,另一方面又不要卷入赌博。这种话通常是在他们认为前景不佳时说的。
一且我们承认凡与货币有关的事都有风险,我们就可以不按其具体方式(如是买债券,还是买股票等),而以参与者的技巧,参与程度,以及事业心如何来区分何为投资,何为赌博了。”
林奇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进入股票市场的人,只要以你的技巧和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智慧等等把买卖股票当成你的一项事业来干,你就是一个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