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夏普比率选择投资组合
1、夏普比率,又被称为夏普指数,是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夏普比率在现代投资理论的研究表明,风险的大小在决定组合的表现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就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考虑的综合指标,以期能够排除风险因素对绩效评估的不利影响。夏普比率就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三大经典指标之一。 投资中有一个常规的特点,即投资标的的预期报酬越高,投资人所能忍受的波动风险越高;反之,预期报酬越低,波动风险也越低。所以理性的投资人选择投资标的与投资组合的主要目的为:在固定所能承受的风险下,追求最大的报酬;或在固定的预期报酬下,追求最低的风险。
2、运用
夏普比率的计算非常简单,用基金净值增长率的平均值减无风险利率再除以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标准差就可以得到基金的夏普比率。它反映了单位风险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程度。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说明在衡量期内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超过了无风险利率,在以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情况下,说明投资基金比银行存款要好。夏普比率越大,说明基金的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夏普比率为负时,按大小排序没有意义。夏普比率以资本市场线作为评价基准,对投资绩效作出评估。
3、夏普比率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夏普比率在计算上尽管非常简单,但在具体运用中仍需要对夏普比率的适用性加以注意:
(1)用标准差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其隐含的假设就是所考察的组合构成了投资者投资的全部。因此只有在考虑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购买某一只基金时,夏普比率才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
(2)使用标准差作为风险指标也被人们认为不很合适的。
(3)夏普比率的有效性还依赖于可以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贷的假设;
(4)夏普比率没有基准点,因此其大小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在与其他组合的比较中才有价值;
(5)夏普比率是线性的,但在有效前沿上,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变换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夏普指数在对标准差较大的基金的绩效衡量上存在偏误;
(6)夏普比率未考虑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纯粹依据夏普值的大小构建组合存在很大问题;
(7)夏普比率与其他很多指标一样,衡量的是基金的历史表现,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依据基金的历史表现进行未来操作。
(8)计算上,夏普指数同样存在一个稳定性问题:夏普指数的计算结果与时间跨度和收益计算的时间间隔的选取有关。
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给出的是单位风险的超额收益率,因而是一种比率衡量指标,而詹森指数给出的是差异收益率。比率衡量指标与差异衡量指标在对基金绩效的排序上有可能给出不同的结论。
(一)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尽管衡量的都是单位风险的收益率,但二者对风险的计量不同
夏普指数考虑的是总风险,而特雷诺指数考虑的是市场风险。当投资者将其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一个基金时,那么他就会比较关心该基金的全部风险,因此也就会将标准差作为对基金风险的适宜衡量指标,这时适宜的衡量指标就应该是夏普指数。当投资者不仅仅投资于风险证券和单一基金组合,所要评价的投资组合仅仅是该投资者全部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就会比较关注该组合的市场风险,这时用特雷诺指数比较好。
(二)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在对基金绩效的排序结论上有可能不一致当基金完全分散投资或高度分散,用夏普比率和特雷诺比率所进行的业绩排序是一致的。但当分散程度较差的组合与分散程度较好的组合进行比较时,用两个指标衡量的结果就可能不同。一个分散程度差的组合的特雷诺指数可能很好,但夏普指数可能很差。二者在对基金绩效表现是否优于市场指数的评判上也可能不一致。由于二者提供了关于业绩不同但相互补充的信息,因此应同时使用。
(三)特雷诺指数与詹森指数只对绩效的深度加以了考虑,而夏普指数则同时考虑了绩效的深度与广度基金组合的绩效可以从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深度指的是基金经理所获得的超额回报的大小,而广度则对组合的分散程度加以了考虑。组合的标准差会随着组合中证券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夏普指数可以同时对组合的深度与广度加以考虑,那些分散程度不高的组合,其夏普指数会较低。相反,由于特雷诺指数与詹森指数对风险的考虑只涉及届值,而组合的β值并不会随着组合中证券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也就不能对绩效的广度作出考查。
(四)詹森指数要求用样本期内所有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计算。这与只用整个时期全部变量的平均收益率(投资组合、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是不一样的。
夏普比率(SharpeRatio),又被称为夏普指数---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夏普比率就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三大经典指标之一。 投资中有一个常规的特点,即投资标的的预期报酬越高,投资人所能忍受的波动风险越高;反之,预期报酬越低,波动风险也越低。所以理性的投资人选择投资标的与投资组合的主要目的为:在固定所能承受的风险下,追求最大的报酬;或在固定的预期报酬下,追求最低的风险。
例如,假设有两个基金A和B,A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标准差为10%,B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5%,标准差为5%,年平均无风险利率为5%,那么,基金A和基金B的夏普比率分别为1.5和2,依据夏普比率基金B的风险调整收益要好于基金A。为了更清楚地对此加以解释,可以以无风险利率的水平,融入等量的资金(融资比例为1:1),投资于B,那么,B的标准差将会扩大1倍,达到与A相同的水平,但这时B的净值增长率则等于25%(即2*15%-5%)则要大于A基金。使用月夏普比率及年夏普比率的情况较为常见。
投资者通过夏普比率可以意识到基金也有性价比,此比率可以帮助投资者选出同等波动情况下,收益较高的基金,达到兼顾 考虑风险和收益的效果。
夏普比率(SharpeRatio),又被称为夏普指数---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夏普比率就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三大经典指标之一。 投资中有一个常规的特点,即投资标的的预期报酬越高,投资人所能忍受的波动风险越高;反之,预期报酬越低,波动风险也越低。所以理性的投资人选择投资标的与投资组合的主要目的为:在固定所能承受的风险下,追求最大的报酬;或在固定的预期报酬下,追求最低的风险。
例如,假设有两个基金A和B,A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标准差为10%,B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5%,标准差为5%,年平均无风险利率为5%,那么,基金A和基金B的夏普比率分别为1.5和2,依据夏普比率基金B的风险调整收益要好于基金A。为了更清楚地对此加以解释,可以以无风险利率的水平,融入等量的资金(融资比例为1:1),投资于B,那么,B的标准差将会扩大1倍,达到与A相同的水平,但这时B的净值增长率则等于25%(即2*15%-5%)则要大于A基金。使用月夏普比率及年夏普比率的情况较为常见。
投资者通过夏普比率可以意识到基金也有性价比,此比率可以帮助投资者选出同等波动情况下,收益较高的基金,达到兼顾 考虑风险和收益的效果。
对于投资者来讲,最关心的,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收益。
夏普比率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于 1966 年最早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用以衡量基金绩效表现的最为常用的一个标准化指标。
威廉·夏普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理性的投资者将选择并持有有效的投资组合,即那些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期望回报最大化的投资组合,或那些在给定期望回报率的水平上使风险最小化的投资组合。解释起来非常简单,他认为投资者在建立有风险的投资组合时,至少应该要求投资回报达到无风险投资的回报,或者更多。
夏普比率 =(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 - 无风险利率)/ 投资组合标准差
夏普比率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分风险,可以拿到几分报酬;若为正值,代表基金报酬率高过波动风险;若为负值,代表基金操作风险大过于报酬率。这样一来,每个投资组合都可以计算夏普比率,即投资回报与多冒风险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投资组合越佳。
假如定期存款或国债(无风险收益率)的回报是3%,而您的投资组合预期回报是15%,您的投资组合的标准偏差是6%,那么用15%-3%,可以得出12%(代表您超出无风险投资的回报),再用12%÷6%=2,代表投资者风险每增长1%,换来的是2%的多余收益。
夏普比率告诉我们,投资时也要比较风险,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以相对小风险来换相对大回报。
所以,成熟的投资者会尽量避免冒那种不值得的风险。可见夏普比率是一个综合考虑了风险和收益两个因素的指标,判断的就是投资者冒一个风险来获取一定的收益到底值不值得。由于夏普比率没有一个固定的值说“超过某个值就值得投资”,因此我们就需要对比不同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哪个更高,更高就意味着我承担1单位风险时获取的收益更高。
另外,在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增加一项新的资产能否提高组合的夏普比率?如果能,那么这项投资给组合带来的收益的提高比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提高要大。
综上,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标准,一个“评价投资组合是否更好”的标准。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夏普比率这个评价标准,来构建一个最优配比的投资组合呢?答案肯定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做数据分析和模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因为很多所谓的最优资产配置,比如标普家庭投资配置图,其实是结合了美国市场的特征的。
但是,投资嘛,总是风险和收益共存。
我们先假定一个场景:目前市面上有两个投资组合,组合A可能亏损5%来获取7%的收益,而组合B有可能亏损8%来获取14%的收益。作为投资者,你该如何选择呢?如果你是一名保守型投资者,我猜你会倾向于选择组合A,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理性投资者,组合B的收益/风险比,无疑是比组合A更高的。因为组合B可以通过多承担3%的风险,而获取另外的7%的利润。
这就说明,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不能仅仅注重风险因素,因为如果忽略了高收益,往往会错过市场中的最优投资组合。
因此,我们既要考虑风险,更该考虑收益。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夏普比率。
首先用沪深300在2015年的交易数据,并计算月度收益率。
其次,根据夏普比率的公式计算出沪深300夏普比率为-0.17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用于实际应用:
a、当夏普比率<0时,不如投资于无风险国债,取得国债收益,也就是说,当基金的夏普比率小于0时,基金业绩不如国债;
b、选择一款股票基金投资时,必须找到一个参照物,很多基金习惯以沪深300为参照物,那么即可比较该股票型基金与沪深300的夏普比率,夏普比率大表明超额回报率越高,也就是常常说的跑赢沪深300。
(一)均值-方差模型的局限通过第三课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寻找到“最好的”资产,并以5-8只的数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个投资组合变成最优的?那么问题来了,何为最优?因为只有确定了最优的标准,我们才能根据这个标准来进行资金分配。前文我们讲过,在均值-方差模型中的最优,指的是特定风险下收益最大的资产,或特定收益下风险最小的资产。可以看出来,均值-方差模型并没有将风险与收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关于均值-方差模型的局限性和不足,有很多专业的论文进行过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们仅从投资实践的角度讲,该模型在具体运用上,其实是有点小困惑的。(二)仅考虑单因素是不行的比如,我是一个风险厌恶者,经过测评,我的投资风格属于保守型。那么根据均值-方差模型,由于我是保守型,首要考虑的是风险,其次才是寻找在这个风险下的最大收益资产。我们假定一个场景,市场上存在着两种资产,资产A有可能亏损5%来获取7%的收益,而资产B有可能亏损8%来获取14%的收益。前面我们假定自己是保守型投资者,所以我会倾向于选择风险更低的资产A。但实际上,如果是一位理性的投资者,资产B的收益/风险比,无疑是比资产A更高的也就是说,比我风险等级稍高那么一点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多承担3%的风险,来获取另外的7%的利润了(而我却只能用5%风险来获取7%收益)。
夏普比率是基金绩效评价的标准化指标,是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三大经典指标之一,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提出。计算公式为:夏普比率=(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投资组合的标准差。解释过来非常好理解,就是风险收益与风险的比值,反映了每冒1单位的风险,可以取得的风险收益是多少。举例来说,假如一年期国债的回报是3%(国内一般用1年期国债收益作为无风险利率),投资组合预期回报是15%,投资组合的标准差是6%,那么夏普比率为(15%-3%)/ 6% = 2 ,代表投资者每冒1%的风险,能够换来2%的额外收益。因此,夏普比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冒小风险来换大回报。所以,成熟的投资者会尽量避免冒那种不值得的风险。可见夏普比率是一个综合考虑了风险和收益两个因素的指标,判断的就是投资者冒一个风险来获取一定的收益到底值不值得。由于夏普比率没有一个固定的值说“超过某个值就值得投资”,因此我们就需要对比不同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哪个更高,更高就意味着我承担1单位风险时获取的收益更高。另外,在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增加一项新的资产能否提高组合的夏普比率?如果能,那么这项投资给组合带来的收益的提高比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提高要大。
综上,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标准,一个“评价投资组合是否更好”的标准。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夏普比率这个评价标准,来构建一个最优配比的投资组合呢?答案肯定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做数据分析和模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因为很多所谓的最优资产配置,比如标普家庭理财配置图,其实是结合了美国市场的特征的。我们在以夏普比率为标准,优化投资组合配比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比较有趣的话题,一个是美国的股神为何大多数都崇尚价值投资,另一个就是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