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新三板挂牌企业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16年3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突破6000家,其中更有八家新三板企业转板成功。新三板成为2015年至2016年金融投资界的热点话题,众多中小型企业也将新三板作为自身发展的突破口。
新三板有比沪深交易所更简便的挂牌流程,日前仍有2000多家企业在申报等待挂牌新三板,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此多的新三板企业,如何筛选优质企业就成为横亘在投资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业内人土表示,新三板的包容度高、准人门槛相对较低,因此不管从静态的资产体量、盈利能力、股本规模等指标,还是从动态的成长速度上看,挂牌企业的差异很大。当达到一定规模后, 内部分层是新三板制度优化的路径之一。
那么什么是新三板分层制度呢?分层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针对挂牌公司差异化特征和多元化需求,实施市场内部分层,提高风险管理和差异化服务能力,降低投资人信息收集成本。
2015年11月24日,新三板公司发布《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分层的思路是“多层次,分步走”,将起步阶段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每一层级市场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公司。2016年3月3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新三板”) 发布《关于做好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技术准备的通知》,要求各机构及相关单位按照要求,在2016年3月31日前做好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全国股转公司拟定于2016年4月组织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的全市场测试。
新三板分层制度设置三套并行标准,筛选出市场关注的不同类型公司进入创新层。挂牌以来无交易或交易极其偶发且尚无融资记录的企业,还有交易或者有融资记录但所不满足创新层准人标准的企业则纳入基础层。创新层公司优先进行制度创新的试点,基础层公司继续适用现有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