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老板内参》新零售氪堂曾邀请RET睿意德董事索珊老师分享《新零售趋势下购物中心实体商运营要点》的内容。关于新零售背景下,2017年中国城市发展呈现怎样的新格局?索珊老师解答过这一问题:
2017年,中国城市商业地产发展出现新变化。结合RET睿意德日前发布的《2017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数据,索珊老师首先讲解和分析了国内商业地产格局状态。
索珊老师在分享中表示,早期的商业地产格局并无必要区分。原因在于中国城市的分布呈资源集中型,商业地产的开发也属于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延伸,呈喷淋式的往下走的趋势。
“北上广深”见证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但今年在做商业地产活力40强排名的时候,RET睿意德发现出现了一些新格局:成都超越广州深圳,居于第三名。对此,索珊老师解释道,商业地产跟人息息相关,商业和工作是连接人和社会非常重要的场景。因此需要去除一些宏观指数的干扰,引入IT人员分布、文创元素等新指标。“在‘资源论’时期,宏观数据无法改变现状。当我们有一个活力指数参照的时候,加上一定的“降噪”,会发现更新鲜的玩法。”
整体来说,中国城市商业地产呈现以下特点:
1、市场已明显分化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全面超越第二梯队城市;但第二梯队在零售、消费力、休闲、购物中心等维度与第一梯队差距约两格,有很大增长空间;
2、上海和北京在时尚领域领先地位尤其突出;二者并不单纯是经济领先和消费领先,对未来商业向好的品牌与业态的入驻,在北京和上海也呈现了非常好的表现力。
3、综合来看,成都商业地产活力亮眼。虽然从消费力指数一项,跟广州深圳还有很大的差异。但随着成都产业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商业地产突围潜力巨大。
索珊老师认为,一个城市经济指数和消费力的再提升,依仗的是产业整体的提升,而非单项指数。城市之间的消费力主要差在高净值人群。高净值人群属资源涌向型,资源涌向型的突破空间在于产业的重新分配和再聚集。所以早期产业重新布局由一线向二线波及的时候,各级政府都在做新区开发。而新区开发其实就是产业抓手的重新分布。
因此,未来看一个新项目时,不能单纯评估项目本身,需要站在宏观空间格局、城市规划以及产业规划动力等层面,解读项目可能承载的机会。
索珊老师从文化包容性、存量指标、潜在优质供应等角度,重点讨论了成都的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她认为,城市商业的张力主要在于潜在优质供应、组合型的丰富程度以及商业的体量。此外,成都在商务休闲业态还存在一定上升空间。
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第二、三梯队城市发展潜力相对庞大。索珊老师认为,第二梯队需要关注的不是各象限,而是在北京上海出现的新业态、新现象和新信号,做好相应的承接。对于第三梯队城市,则可以着重比较零售、购物中心、休闲等指数,这方面有非常多的超越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