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园创业者来说,必须要突破思维局限: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等模式已经过去,个性化的塑造才是真正的出路。
校园不创业是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年轻人在时代背景下没办法去深刻理解的核心点,我们被输入的观念都是“成名要趁早”,所以面对那些小概率的成功事件是难以忘怀。从校园的创业氛围来说,绝大多数就是把办公室当作了“仓库”。总觉得不开个公司玩玩,像是很难去获得成功。
新零售绝不是无人便利值守,这个模式化的替代,而是深层次的物流体验和品质服务。在诸多无人货架遍布校园各地上,加之媒体吹捧的花里胡哨概念出现。很多年轻人对于初创企业的理解和项目领域的深挖,仅仅只是把“新零售”当作“无人值守”。
校园新零售的机会不在解决懒惰服务上,而是解决知识饥渴的领域内。这是目前我最看好的模式,以此类实际的社会技能知识服务,对于课本理论的补充理解,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案例和实际经历。突围的方式,不只是产品端,也可以是精准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