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是申购时的原值,也就是所谓的股票发行价。
我们要理解三个知识。
一是股票的面值,在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的面值均为每股一元。
二是股票的发行价,当股票上市发行时,上市公司从公司自身利益以及确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发,对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发行,通过投行的询价,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来发行,这个价格就是股票的发行价。
三是股票的成本价,也就是所谓的原始股价格,原始股是按照净资产作价的,自然会很低,而且在上市前如果经过分红股本扩充等,那么单股的成本价会进一步降低,而原始股东按照出资额和所分到的股本数,折算下来会很低的,甚至可能是负数的。
这种情况曾在某个一度很有名的白酒企业上演,董事长等一众高管通过于股本扩充和分红,相当于在上市前用-2元的价格持有了大量股份,而一上市就身价达到数十亿元。
如果股东开始减持,他的成本价自然不是发行价,而是从一开始不断折算下来的成本价。很多人都是极低的成本上市,鉴于大小非的持股成本仅大约1元,理论上可在1元以上任何价位套利,当股价涨到几十元,所以减持的动力非常强的,即便甩2个跌停板砸出去也还是大赚特赚,这也就是2008年大小非解禁时的情形。
可以说,2008年大小非解禁和其筹码的猛烈抛售成为令市场谈之色变的一大主要压力,从2008年大小非全流通开始后,金融资本就失去了A股定价权,当时市场的底不再是金融资本抄底买出来的,而是产业资本的大小非套现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