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权类股权激励中,员工为取得股权需要支付行权价格,即在授予时约定的,激励对象未来购买公司股票的价格。员工购买期权时,是寄希望于未来公司股权价值高过此时约定的行权价格,此时,员工购买的期权的价值会通过公司未来股票价格和彼时约定的行权价之间的差额表现出来。
既然员工的逻辑是,价廉物美,还可获取长期收益,而企业的逻辑是,员工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的增益,以及长期与公司共同创业的稳定,那么,即使员工需要出钱,这个价格也应当按照公司股权市场价值的合理折扣价购买期权。这个折扣通常在20%-8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当前的估值是每股1元,行权价通常在2毛到8毛之间。有没有低过2毛的?有,公司很看重你,也很慷慨;有没有超过8毛的?也有,公司有点鸡贼,或者你不是核心员工。
期权的行权价,也就是员工被授予的期权成熟后,购买激励股权所需要实际支付的对价。
公司对期权进行定价,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激励效果。毕竟员工花钱买了,钱在哪里心才会在哪里,激励股权如果轻易就能拿到手,反而减轻员工压力,构不成较强的约束力。
对于员工而言,牺牲一部分当下的现金流来得到公司的激励股权,以获取未来增值收益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对公司小额的“风险投资”。
在确定行权价格时,通常需是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将股权价值作为设定行权价格的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一定调整。由于上市公司可以以最直观的股价为标尺,在此列举境内非上市公司的价值确定方法:
1.基于制定激励计划前最新一轮融资估值
比如互联网科技公司往往用融资估值来反映内在价值,并在估值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折扣。
既然投资人按照估值对公司进行投资,那么对非上市公司来说,新一轮融资估值的可信度很高。当然,公司的真实估值往往只有股东才了解,所以采取这种方式需要向被激励员工进行公司估值的披露。
2.以公司的净资产为基础
以净资产作为行权价格的设定基础,注重公司股权的真实价值,通常在重资产、传统型、融资不活跃的企业中出现。
3.以注册资本为基础
这种方式适用于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相差不大的公司,或者处于没有其他数值可以参照的初创期间的公司,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式。
4.参考同类上市公司股价
作为补充,公司也可以以同行业同类型上市公司的股价为参考,进行一定的折扣后作为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
通过期权激励获得的收益,可以大致理解为“行权”与“退出”的中间差价,因此行权价格往往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他们对激励计划的利益考量。
那么,公司在给期权定价时,有哪些容易理解的原则和示例可以参考?
两个原则
首先是公平合理原则。
期权激励建立在公司与员工双向认同的基础上,公司首先需要对定价逻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充分考虑员工支付能力等客观因素。这样在进行沟通时,员工才能有据可依地理解和认同定价逻辑,并感受到公司的诚意。特别是处于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即使因为融资使期权价值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背书,但现金流和商业模式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需要针对行权价格花费更高的沟通成本。
其次是坚持公司利益原则。
期权的意义在于激励而非福利,最终还是要结合对公司财务、税务成本的筹划。设置过低的行权价格也许能体现创始团队的胸怀和热情,但从长远角度看,“廉价股”容易弱化员工对激励股份“稀缺性”的认识,甚至沦为套现工具。因此,公司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激励对象实际情况,将激励效果与公司利润综合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三种示例
境内非上市公司在确定期权行权价格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将每份股权的价值作为设定行权价格的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一定调整。
基于制定激励计划前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这种方式通常用于互联网科技公司,用融资估值来反映内在价值,并在估值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折扣。
投资人按照估值的比例对公司进行现金投资,因此对非上市公司来说,新一轮融资估值的可信度很高。当然,公司的真实估值往往只有股东才了解,所以采取这种方式需要向被激励员工进行公司估值的披露。
以公司的净资产为基础。以净资产作为行权价格的设定基础,注重公司股权的真实价值,通常在重资产、传统型、不需要融资的企业中出现。
以注册资本为基础。这种方式适用于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相差不大的公司,或者公司处于没有其他数值可以参照的初创期间,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式。
行权价格是和公司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随着公司的成熟发展,一般越早进入公司的员工,行权价格越低。行权价格越低,意味着同样的股价获利就越高,这符合风险越大利益越大的原则,也肯定了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如果行权价合理但仍然超出员工的支付能力,公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员工分期支付,或者为员工提供部分的低息、无息贷款。
总之,由于企业价值的计算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期权类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的确定也有多种方法,企业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战略需要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