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认为有投资风险的股票类型
不以股价的高低和市场的行情作为购买和抛售-只股票的标准,这是彼得林奇一贯的投资风格。相反,股票背后公司的收入、利润和发展前景,很快恶化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的涌现更能引起彼得林奇的关注。
彼得.林奇同样有敬而远之的股票,这些股票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名称花哨的股票
花哨的名字能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关注,并给投资者带来-种错误的安全感。“主要”、“高级”、“微型”的字样总是能够使人乍听之下便产生投资的热情。真正安全的反而是那些有着普通的、甚至傻里傻气名字的股票。
第二,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
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通常受到绝大部分投资者的关注,一般人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买入这样的股票。
的确,你有充分的理由做这样的选择,热门股票的上涨速度快得几乎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彼得林奇的看法却恰恰相反,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是他最忌讳的。他的分析也是入水三分:由于只有投资者的希望和稀薄的空气在支撑它,所以它涨得快,自然跌得更快。当它下跌时,它不会慢慢地跌,也不会跌到某一个你能脱身的价格时先停一下。如果你卖得不及时的话,你很快就会从赚钱变成赔钱。如果你想凭借购买相继出现的热门]行业中的热]股票过活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沦落到接受福利救济的悲掺境地。
看看家庭购物网络公同的股票走势图,你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是一只最先流行起来的网络购物行业的热门]股票,它从3美元涨到47美元然后又跌回3美元,前后只用了16个月的时间。如果你是以3美元购入并以47美元卖掉,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是对于那些以47美元购入的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很快恶化,并且竞争对手大量涌现,投资这种公司的股票简直就是玩轮盘赌。
第三,高风险的股票
新公司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时风险相当大,能够生存下来的新公司非常少。而对于风险大的股票,人们通常认为应在首次公开发行时购买,否则就会赚不到钱。但彼得林奇并不这样认为。虽然有时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让你在短短一天之内就能获得惊人的回报,然而这种被入吹棒得很厉害的公司通常连收益也没有,却不缺乏公众的期望和从股票销售中获待的大笔现金。彼得林奇提醒业余投资者,如果公司的前景非常好,那不如再等一没时间再购买它的股票, 给自己一些时间作充分地调查,这样才能成为很好的投资者,并在投资中获利。急于求成往往会事与愿违。
第四,“多样化恶化”公司的股票
频繁地收购、搞多样化经营虽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是恶化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是“多样化恶化”最风行的年代,那些看起来最聪明的人都相信,自己既然可以管理好一项业务,同样也能管理好其他的业务:在一般人的眼 里,搞单一经营不会引起更多的敬意。当这个疯狂的收购时代随着1973~1974年股票市场崩溃而结束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原来认为最聪明能干的管理人员也并非那样的才华横溢,他们曾经的想法几乎都被无情的现实推翻了。吉列公司、联合化学公司、美国工业公司等都经历了这样的“多样化恶化”,对于他们和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梦魇。为什么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比例如此不协调呢?彼得林奇认为,这与“协同作用”有关。他说:“如果一家公司必须收购点什么,我更希望它收购与业务相关的公司,但是一般来讲收购总会 让我感到紧张。在收购中存在这样-种趋势: 一掷千金,用出高价来标榜自己的实力,对收购来的公司期望太高而又不善于管理,相比而言,我更愿意看到积极的股票回购举动,因为这才是最纯粹的“协同作用’。”
第五,号称“某某第二”的公司股票
被吹捧为“某某第二”的公司的股票是彼得林奇避而不买的又一种股票。不管是麦当劳第二、IBM第二.还是英特尔第,迪斯尼第二,从来都没有位列第一的公司做得那样出色。在别人的阴影下生存注定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事实上,当人们把某只股票吹成是某某股票第二时,这不仅表明这只股票将成为明日黄花,同时那只“某某公司”的股票也牛气将尽。当其他的快餐公司都纷纷被称作“麦当劳第二”时,不仅他们的股票开始出现F跌,就连麦当劳的股票也会经历段困难的时期。现在大多数的电脑公司都努力不要成为IBM第s,这说明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还不错。
第六,供应商公司的股票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那么你在购买其股票时,就定要格外谨慎。因为对于-家供应商而言,失去一个客户就会带来重大的损,购买这种供应商公司的股票,投资者很难获得成功。因为深谙供应商害怕取消合约的被动心理,所以大客户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压低价格并迫使供应商提供其他的优惠条件。如果是给客户提供配件的供应商,它很难预料客户什么时候不再需要它生产的配件,一旦与大客户的合约终此,供应商公司就会利润大跌,甚至破产留给投资者的股票,也只能是一堆废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