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公私”两重天
2007年,一位内地到香港出差的朋友突发急病,疼痛难忍,被送到香港一家私立医院看病,住了两天院,经过治疗,康复出院、花去大洋近3万港元。如果在内地,几千元也就够了。不过,朋友说,医生曾提到费用问题,但当时疼痛难忍,哪里顾得了这些。看看墙上挂的医生在英国进修深造过的多张证书,听听医生的耐心指导,也得到了一些安慰。
在香港看病都这么贵吗?非也,一位香港朋友前些日子因血压高晕倒,住了几天医院,每天才花100多港元,因为进的是公立医院,连她自己都觉得太便宜了。不过,以后每次做血压检查,她去的都是私人诊所,也只需100多港元,免去了公立医院的排队之苦。
收费:冰火两重天
香港的医院分为公立与私立两大类。公立医院或诊所完全由政府补贴,以为市民服务为宗旨,而私立医院或诊所是商业运营,以牟利为目的,所以两者收费差别很大。
香港公立医院带有很强的福利性质,香港居民看病的花费非常少。看一次普通门诊,只需45港元,而看一次急诊,也只要100港元。如果看专科门诊,首次收取100港元,以后每次60港元。药费是象征性的,每种药物的每个疗程收费10港元,一个疗程一般为数天至16周,但別指望可以得到很好的药。
不仅是急诊、门诊费便宜,住院收费也是象征性的。除了人院费50港元(急诊室人院病人免缴)以外,一天的住院费只要100 港元,包括了手术费、药费、床位费、伙食费等所有费用。即使病人因经济困难付不出这100港元,医院也不会将之扫地出门,而是根据其病情决定住院时间。
私立医院或诊所的费用就要贵多了。普通门诊挂号费一两百港元一 次,专科医生的诊费更贵,如需做其他检查或治疗还要交钱,三五天的药费另算。如果住院,费用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医院病房分不同等级,从普通房、双人房到私家房,每日租金少则四五百港元,多则数千港元。房租不包括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等费用,这些杂费将按照所选房间等级计算,即病房等级越高,医疗杂费越贵。住院病人还需根据所选房间类别交纳几千至上万港元不等的保证金。另外,医生收费不在医院管辖范围内,病人要在人院前与医生讨论费用,医院按医生指示代收医生费。一位朋友的孩子住了一次院,只是吊水,就用去1万多港元,“什么都要钱,棉花球每个都要收10港元!看着护士用着一个又一个棉花球,真心疼啊!”
不过,公立医院的收费虽然便宜,但只对那些“符合资格人士”,即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香港居民,以及拥有香港居民身份的11岁以下儿童。如果是“非符合资格人士”,收费绝不客气,甚至比私立医院还要高。看一次普通门诊215港元,专科门诊700港元,急诊570港元,如果住院,每天要3300港元。
许多内地人为了让孩子有一个香港身份,选择到香港生孩子,因为人数众多,让香港医院应接不暇,所以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日前,非香港居民的孕妇,如果已与医院预约,并已接受产前检查,公立医院预先最低收取3.9万港元;如未预约,也未接受产前检查,最低收费4. 8万港元。如果是香港居民,在公立医院生个孩子,几千港元可能就搞定了。
私立医院收费一视同仁,只是如果非香港居民需住院治疗,须交比香港居民更多的钱作为保证金,通常需要数万港元。
分工:轻重症分流
公立医院收费便宜但等候的时间非常长,可能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即使是急诊,也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确定治疗的先后次序,而非先到先看。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无须等候即可获得治疗抢救,面情况不是很緊急的病人,则要按抵达急诊室的先后次序排队等候,等候的时间会较长。私立医院收费高,所以看病的人少,等候时间相对较短,但急诊也还是要排队。
因此,经济不是太困难的人,有个头疼脑热,自己在药房买药解决不了,通常便会选择去私立医院或诊所看门诊,而大病重病急病则去公立医院享受社会福利。
其实,这也正体现了公立和私立医院较明确的分工定位。公立医院的宗旨是,先提供给急需的市民使用,主要以收治大病、重病、急病为主,门诊病人不是其主要服务对象。私立医院因为方便、快捷,服务周到,颇受门诊病人的青睐。
资料显示,公立医院住院病人占香港病人总数的85%,门诊病人只占15% ;而私立医院住院病人占15%,门诊占85%。
公立医院直属于医院管理局,医院管理局除了管理41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辖下还有普通科广]诊诊所,以及带有康复性质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包括中医门诊诊所精神科日间医院、老人科日间医院等。
私立医院则由卫生署管理,有12家,分别由私人机构和教会主办。另外还有众多执业医生开设的普通门诊诊所和专科门诊诊所。
费用:自助加援助
人食五谷杂粮,得病是免不了的,医药费是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开支。对在职人员来说,公司一般会为其购买团体医疗保险,涵盖门诊和住院的开销,只是不同职级的员工享受的保险额会有所不同。如果生病了,可以去保险公司指定的私立医院或诊所看病,自已甚至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即使住院,也不用交保证金。如果花费超出了保险额,或者不在保险范围,保险公司日后会来函讨钱,但这可能是两三个月以后的事。当然也可以去不是保险公司指定的私立医院或诊所看病,但自已要先付钱,然后寄账单到保险公司把钱要回来。有的保险计划还涵盖职员的孩子,如果孩子生病,家长和保险公司各负担一部分费用。
虽然有了团体医疗保险作保障,但考處到跳槽、失业.退休等问题,尤其是退休后将是医药花费最多的时期,所以有经济能力的人都会为自己购买几张医疗保单。市场上有种类丰富的医疗保险,包括住院保险、门诊保险、危疾保障等。值得一提的是可保至百岁的医疗保险。投保人在年轻时定期缴费,然后从指定年龄开始至99岁,只要保险额没有用完,便可在有生之年一直享有医疗及人寿保险,但如果经常生病,早早将保险额花光了,保单也就失效了。
有经济能力、买了保险的人可以不太为医药费操心,但现实情况是,香港还有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人。
对于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的香港居民,政府则会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香港特区政府在医疗制度上的理念是,确保市民不会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因此,领取综援人士可豁免公营医疗服务的收费。所谓综援,即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是以收人补助方法,为那些在经济上无法自给的人士提供安全网,使他们的收人达到一定水平,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覆盖对象包括长者残疾人、低收入者、失业人士等。
此外,对没有领取综援的三类人士,即低收入者、长期病患者及贫困年长病人,政府没有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他们可向公立医院的医务社会服务部申请减免收费,医务社会工作者将以病人家庭为基础作出资格评估,考虑因素包括申请人患病所引致的经济、社会和医疗情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区政府为市民搭建了一个保障健康的医疗体系,以满足所有人的医疗需求,但是,政府负担却越来越重。
据报道,香港市民到公立医院看专科门诊或急诊,只需支付100港元,但实际上,专科门诊的诊症成本是740港元,急诊室的诊症成本为700港元。如果住院治疗,普通科每天的成本是3290港元,收费也只有100港元。
为了碱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提早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香港特区政府2008年年初推出六个医疗融资方案供社会讨论。这六种医疗融资是:第一,社会医疗保障,规定有工作人士,把占收入某个百分比的金额用作强制医疗供款,以支付整体人口医疗开支,第二,用者自付费用,即增加公营医疗服务收费;第三,医疗储着账户,规定新酬达到某一个水平的在职人士,要将固定收人的某个百分比,存人个人的医疗储蓄账户,支付日后的医疗开支;第四,自愿医疗保险作为辅助融资,包括由雇主提供的医疗福利及个人购买的医疗保险,第五,强制医疗保险,规定某个人口组别,参加受规管的私人医疗保险,作为自己的医疗保障;第六,个人康保储备,规定特定组别的在职人士强制供款及购买医保。
由于争论激烈,目前尚未定下最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