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和供给
需求和供给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明买卖双方的相互关系,其中任何一方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对这两个概念应特别加以关注,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需求增加或减少时金融资产价格涨跌的原因。
很明显,买方总是期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某一特定的商品,而卖方总是希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商品。也就是说,无论对买方还是对卖方来说,商品的价格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并且是同时影响买卖双方的共有因素。对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都能产生明显影响的还有买方可以用其他用途相近的商品来满足某一需求,而对于供给来说是这一领域工艺发展水平的问题。
正是由于买卖双方需要相互满足,因此,他们必然会相互交易,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市场,也就是商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体系,买卖双方在该体系内完成交易。
商品的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真正的调节器。供给与需求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
在市场经济中,需求与供给的概念都属于基本性概念。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说:我们可以把一只会说“需求”和“供给”的鹦鹉当成是有学问的经济学家。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指消费者的钱能够而目愿意购买商品。需求还不能与需要视为同一概念。如果一个人需要某种物质,但他没有钱,那就不是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也就是说,需要的总量要超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并且需要并不能得到全部满足。因此,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指消费者有钱支付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任何消费者都希望获得各种各样的商品(金融工具)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求。但是,这种消费行为受到他能够支配资金数量的限制,他要用这些资金去交换他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因此,消费者就要为自己打算购买的各种商品制定一个依据自己的现有资金可以接受的、能以最好的方式从整体上满足个体需求的配套计划。消费者有意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并且有足够的能力为这些商品付钱,这就形成了个体需求。一些消费团体的,总需求就是个体需求的总和。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准备(也就是说期望并且能够)按一定价格在一定期限内(1 天、1周等)购买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反过来也要受到价格的影响:商品的价格越高,想购买商品的人就越少;相反,价格越低,准备购买商品的人就越多。这种关系称为需求定律。
可以根据消费者准备购买商品的数量来测箅需求量(Q)。需求对价格(P) 的依赖关系可以用如下减函数来表示:
Q=D (P)
表达需求定律的曲线称为需求关系曲线。
供给指供应者能够向市场提供的、供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
如果价格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供应商就会调整供给量。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出售商品的总量。
供给定律:价格越商,供给量就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这一规律的存在是由于任何一个销售商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在此情况下,价格升高就意味着生产和销售某一具体商品还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市场竞争情况下,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相互关系来调节的,一直到需求量和供给量相互平衡并形成“平衡价格”为止。
平衡价格的形成是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结果。当消费者希望得到的商品数量与生产者所能提供的商品数量相一致时,就形成平衡价格。换而言之,平衡价格是指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相等时的价格水平。
市场供需平衡只能维持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因为需求和供给总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无论是需求发生变化还是供给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平衡价格发生变化。只有当供给量适应需求量时,价格才会接近平衡价格,形成稳定的供需均衡。每时每刻市场供需平衡的变化都赋予平衡价格以断的值。
市场的自由竞争会使价格形成一定的升降区间。该区间以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同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供给价格则是销售者在不亏本情况下同意出售自己商品的最低价格。
任何市场都以实现价格平衡为基础,包括货币市场、商品市场以及证券市场。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供给者自由竞争和消费者自由购买这样或那样的资产进行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货币市场,如果有实力的市场制造商决定大量抛售某种货币,那么该货币的汇率就会急剧下降。
造市者深知市场的这种特性,有时会利用它进行“洗盘”。“洗盘”指当很多较小的市场参与者建立起多头头寸后,实力强大的市场参与者会在某一-时刻调集大量的“供给”,促使价格降低,并启动止损订单。因此,在增加供给的情况下价格就会下跌。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如果有情况表明对某种金融资产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供给,这时汇率或者股票的价格就会开始上涨。毫无疑问,这一切都与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影响有关,而他们行为的目的是纯商业性的,即获取利润。
但同时,国家机构也会利用供求规律来调节货币的汇率。中央银行为此而采取的措施称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