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
即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两币种间的兑换难有利可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3年之前,在国际外汇交易中一直采用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中,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这一制度,是当时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石。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和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壮大,该体系于1973年被迫解体。浮动汇率制相继在西方发达国家间采用,自那时起国际经济社会就进入了浮动汇率制的新时期。
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即汇率不予以固定,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制,而是汇率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而自由波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种特殊商品,汇率即为这一商品的价格,汇率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涨落,当某种外汇供大于求时,汇率上涨;供小于求时,汇率下跌。但浮动汇率制也是一种利弊共存的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化反映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各国的经济实力,从而避免了固定汇率例下的偏差,而且汇率根据供求关系的不断调整,也使得对偏差的纠正不需要大幅度动作。
当然,浮动汇率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的动荡在事实上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和成本,使得商品报价、成本核算、货币选择都十分困难,且充满风险,另一方面,汇率的频繁波动为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有助长国际投机活动的作用,同时也加剧了汇率自身的动荡。
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外汇风险已成为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客观现实,为了回避与外汇相关的各类风险,机构、企业和持有外汇的个人完全有必要掌握相关的汇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