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项经典的心理学调查:某大学委员会要求高中考生根据多项标准做自我评估,结果发现,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高于平均水平,70%的人认为自己的领导力比一般人强,60%的人则认为自己在体育方面比一般人有优势。
你的投资水平比一般人高?
类似的调查结果很多:超过80%的人认为他们的开车技术至少比一半以上的司机要好。
这种“从好的方面评价自己”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自我服务偏见”。
让我猜猜,如果到股民中做调查,结果会是怎样——65%的股民认为自己的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还是75%?85%?
“自我服务偏见”的现象在股民中一定更普遍,因为股民是一个标准的“逆向选择”的群体,在“七亏二平一赚”的情况下,“七亏”中的大部分人都被淘汰或者老老实实地定投指数基金了,留下来的,必然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相信自己只是运气不佳,未来肯定能把亏的钱都赚回来的股民。
不信?心理学家列出了三种 “自我服务偏见”的典型心态,每一种都可以在股民中找到代表。
来看一看吧,哪一种击中了你脆弱的小心脏。
第一种:将成功归功于努力,把失败归究于运气
"这个股票我看得很准,买入时机也很好,要不是大盘突然下跌,肯定当天就获得了结了;要不是有个猪股评说大盘只是技术性调整,我肯定止损了;要不是特不靠谱打毛衣战,肯定不会腰斩;要不是我运气太糟,怎么可能我刚一割肉就两个涨停?……"
在一些既靠运气又靠实力的活动中,比如考试、应聘、选举、投资等等,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倾向:成功了,证明自己很牛逼;失败了,怪运气咯。
最典型的心态是大熊市不敢看“帐户总资产数”,牛市天天数自己赚了多少钱。
以前看过一项调查,发现股民往往更容易记住自己的那些“经典战绩”,以此鼓励自己。
想知道自己是“真牛”还是“自以为牛”,办法很简单,把三年的成交单一笔笔的排下来,计算一下胜率(赢亏笔数的比例)和赢亏比(单笔平均收益与亏损之比)这两个指标。
你会发现,你炒股的时间越长,那些“经典战绩”对你的总盈利影响越微不足道,而那些被你遗忘的小赢小亏的单子,积累起来,才决定了你的真实收益。
克服这种心态的方法就是分析数据。“胜率”和“赢亏比”是分析投资系统的基本指标,前者考验的是选股能力,后者要靠交易能力。数据不会骗人,人的运气不可能连坏三年,通常高手都是稳住一个指标,然后在另一个指标上赚钱。
如果你的“胜率”和“赢亏比”同时出了问题,说明你的投资系统有问题,水平再高、投资经验再丰富也救不了你。
第二种:过度乐观,只看收益,无视风险
"股价如果能冲破前期高点,向上的空间就打开了……新产能上马后,营收可以直接翻一番,利润暴增400%……主力持股成本那么高,只能继续往上做……"
这些判断是不是很眼熟?
最典型的例子是研究机构的研报,通常基于一两个重要的假设,产生几个增长的逻辑:涨价、产能扩张、新产品、新客户,然后按照理想的情况给出未来业绩预测和目标价。
但扩大产能,有下游需求萎缩,打价格战的风险;新产品失败有开发失败卖不出去的风险;新客户有开拓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所以一份研报,除了增长的逻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风险提示,根据我的经验,80%的业绩预测最后要打个八折,而80%的风险提示或多或少都会成真。
但这个最重要的风险提示,通常只有一两句话一带而过,大部分研报给人的感觉都是“形势一片大好,股价现在不高”。
卖方研究员只能靠推荐股票赚钱,过度乐观也可以理解,但我们买股票如果也是只看“前景”,不看“风险”,就是盲目乐观了。
克服这个心态,一是靠计算,二是要有B计划。
一支股票,能不能买要看确定性,什么时候买要计算风险收益比——看看目前的价位,向上的空间有多大,向下的空间有多大,向上的空间至少是向下空间的1.5倍,才是一个好价格。
B计划就是在你买入之前,要有“如果事情没有按你想象的方向发展”时的方案。
B计划对于趋势交易者很简单,就是止损;但对于价值投资者就复杂的多,要求我们根据“不确定程度”、“仓位”、“市场风格”、“估值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权衡,再决定下一步操作。
从投资系统的角度讲,计算风险收益比是为了提高“胜率”,B计划是为了不让亏损交易影响“盈亏比”——“投资心态”不能是玄学,一定要变成具体的技术问题去分析解决。
第三种: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是个例外
“虽然80%打板的都是亏损货,但我就是那20%中的一个这种题材炒作的机会,一般人很难把握,但我没问题暴涨必有暴跌,但暴跌之前,我还能再捞一把”
事实上,越是经验丰富的人,越容易在阴沟里翻船。“善泳者溺于水”背后的原理是,失败的概率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遭受概率惩罚。这在一波主题炒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大家真的相信那么“黑科技”吗?大家真的相信那些公司有“工业大麻”吗?不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击鼓传花”的游戏,知道是在博傻,只是赌自己不是“买单”的那个人,在赌自己止损的意志与速度。
主题炒作的投资者最喜欢引用索罗斯的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实际上,它隐含的意思是说:别人都是真傻,只有我是装傻。
但实际上,一波题材股的炒作,如果进来的人都是抱着收割韭菜的心理,结果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韭菜,最后的结果就是拿刀互砍,变成了赌大小的游戏。
克服这个心态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要参与这类博傻游戏。因为一旦养成这个习惯,你赚的钱十有八九是拿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