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记忆开始,我虽时有自由散漫的念头,但总的来说还是埋头苦读的时候更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大学找工作外,我的内心别无他念。艰苦的努力加上上天的恩赐,使我终于如愿研究生毕业,并进入国家大型机关工作。在当时,一张全国通行无阻的铁路硬卧免票乘车证足以让同学和同龄人羡慕不已,而我自已也觉得通过多年苦读和艰辛努力,实现了从农家子弟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华丽转身,颇为春风得意。
按理说,借着改革开放、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财富急剧膨胀的大好形势,我辈在国家机关好好工作,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徐图升迁,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命运又给我开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玩笑,读书期间与任何经济学课程无缘的我一不小心与股票结缘,并如同鸦片一样,染上股瘾,一发不可收拾。在2006年至2007年梦境般的大牛市中,我依靠运气和勇气奇迹般地掘到第一桶金并自诩 “股神"后,毅然放弃了优厚的机关工作,辞职下海,开始了职业投资生涯。所谓人生如戏,在我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误入“股”途的起因是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我的大部分同学进入国家政府机关和文化单位(如出版社、研究所)工作。与他们不同,我的工作单位是从事经济工作的,股市在1997年也是一片火热,我所在的办公室,上到局长、处长,下到科长、科员,不少人热衷于炒股和谈股。印象最深的是,中午吃饭和午休时间,不少同事低声议论股票,或到会议室从电视上看股票上午收盘情况(央视一台午间新闻结尾有行情显示)。当时办公室只有打字机,还没有一台电脑,更不要说网上交易了,只能通过电话委托。那时的我对股票真是一窍不通,连涨停板、跌停板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为可笑的是,有一位领导由于工作忙想让我去证券营业部打一份交割单(当时电脑还未普及用BP机看股票行情也是21世纪初的事情),我却因不知交割单为何物而只能作罢。现在想来,早年无缘股票大概是因为那时学科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自己孤陋寡闻,对社会新鲜事物知之甚少。而且研究生刚毕业,月工资不足千元,要维持自己和女朋友(当时还在攻读硕士学位)的生计已属不易,更别奢谈股票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