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作用是随着虚拟经济发展而逐渐显现的。由于现代经济中,人们所持有财富中的大多数是由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构成的虚拟资产,人们财富的多少基本与其物质形态无关而与虚拟资产价值量或价格总额直接相关。虚拟资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作为个人,其基本行为不再仅仅是消费和工作,而是注重虚拟经济的发展;其越是注重虚拟资产,其行为就越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结合中国2007年阶段证券市场的表现,可以发现国内机构与散户资金之间的博弈体现出来的不是对公司是否存在实质性信息与价值的判断,而是伴随着市场的疯狂,资金流入流出过程中,心理因素主导着这个阶段运行,由于参与追涨杀跌的噪音投资者,盲目成为了羊群行为者,失去了对基本价值的判断,投资者信心与行为发生潜在变化,已然是凭借噪音信号而非基本信息来进行交易。在追涨杀跌过程中,噪音投资者明显对未来回报产生非理性预期,尤其是因为关于资产重组类传闻,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长能力也产生了额外乐观的非理性预期,而对额外资本利得的追求促进了投机泡沫的出现,只要泡沫持续增长,直到崩盘为止,博傻机制的存在使得噪音交易者相信总有更加傻的“大俊瓜”存在,愿意买进泡沫成分逐渐增大的资产。在国内也有实证研究发现嗓音交易者正反馈策略,何基报等(2006)就利用国内某营业部近万个账户3年的交易数据,发现在国内小投资者更多采取惯性交易策略,而大投资者则采取反向交易,我国基金等机构也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迫求资本增值,参与投机。在情绪化的心理因素主导下,交易量突飞猛进,促进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不成比例的增长。
自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投资者参与股市热情的高涨,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开始新的一轮上升。我国的换手率也是呈现高企状态,表明我国从牛熊市转换阶段中苏醒过来后,投资者情绪持续高涨,信心逐步恢复。但是由于现阶段国内的投资者结构决定了主流的投资策略,我国中小投资者采取的就是正反馈交易,喜欢追涨杀跌,羊群效应明显,这为投资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微观行为主体。由于许多中小投资者对短期内未来收益预期持续高涨,加上国内实质性的负利率,导致了大童储蓄资金从银行转移到股市中,这刺激了由于投资者差异化的交易策略引起的资金推动性股市泡沫的不断膨胀。尽管中国现在的“牛市预期”不断吸引着资金流入股市,但是一旦资金不能持续流入,随着股价预期的逆转,交易者集中抛售,股价就会暴跌,股市的繁荣不能得到持续。
由于中国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投资者心理很敏感,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市场判断力而做出短线行为,这是中国证券投资者最鲜明的特点,这表现在2005年以来的沪深市场上的投资热点从股改题材、到有色金属、到新能源、到券商概念、房地产人民币升值概念到整体上市不断转换。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国内部分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墓金,促成基金的羊群行为及其持股的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