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专业性投资者的规模持续扩大,类型增多,反过来又会增加证券市场金融产品需求。资本逐利的本性导致大型机构投资者对金融创新需求很大,其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市场中的交易策略会随之复杂化与数量化,那么专业投资者的技术优势会促进其在国内金融体系中实力越来越大,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很容易造成市场的崩溃。
由于脆弱是金融业的本性,专业性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对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实力的持续增强,监管层面临着一个机构投资者“双刃剑”效应。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机构多元化的趋向促使国际金融市场由传统商业银行为主导向机构投资者为主导转变。与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不同,资本市场在风险的演变、传导和对基本经济要素的反应等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也更为直接。同时,机构投资者全球范围内的组合投资以及各类金融工具与交易策略的运用,不仅有助于资源在全球配置,更会导致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增加一旦资产泡沫有所松动,就会一发而牵动全身,使得风险的触发机制存在于金融市场,而且相当脆弱。
对于某一国家个体而言,金融市场脆弱性主要来“于股市的过度波动性。”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论及虚拟资本时候就已经指出股市投资的风险,他认为信用使部分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78)认为市场集体行为非理性导致的过度投机对资产价格有巨大影响,因此过度投机足以引起股市的过度波动,虚拟资本价格上升过快,以至于达到完全无法用基础经济因素来解释的水平。由于脱离了基础经济因素,市场预期最终会发生逆转,导致股市崩溃。在微观层面上,对于市场系统性的错误判断行为危及到个别金融机构。而在宏观层而上,个别金融机构的问题会危及其他的机构,这样最终危及整个系统自身。
首先最初假定银根放松,实际投资增加,企业生产增长,收入提高,一方面,在正常情况下,股票市场开始活跃,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增强,对股票投资的预期资本收益提高。于是股票市场交投活跃,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经济泡沫出现,一些证券商开始获得较高收益。在另一方面,由于银根的松动,贷款增加,特别是短期融资相对更容易,于是整个经济开始扩张,实际经济增长,人们的收入增加。在实际经济的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动的趋向,就可能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产生较大的经济泡沫。如果人们预期的收益增长与人们预期的风险一同增长,这些经济泡沫就不会影响实体经济。如果人们预期的资本收益率增长的幅度大于他们认为股票市场风险的增长程度,资本就要更多地流向证券场,导致更大的经济泡沫。从而形成泡沫经济。一旦产生泡沫经济,整个经济就蕴涵了很大的内在风险,这个风险的触发机制存在于金融市场,而且相当脆弱。
市场是否会崩溃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前景的心理预期,而这一预期又是以投资者对于未来模糊的、不确定的、缺乏可靠基础的偏差而发生剧烈的市场波动。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往往是从价格波动的角度来考察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过度波动,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极其容易爆发危机。当经济泡沫因某些因素破灭时,参与者的预期逆转就会连锁反应引起金融危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典型案例。那次东南亚国家货币币值暴跌的根源是“蔓延开来的本能恐惧感”,而不是对经济大幅度衰退的理性反应。亚洲国家币值重挫的根源不在于面对国家经济急速衰退而产生的理性反应,而是出自心理极度的恐惧。这种恐惧造成投资人大规模撤退。
2001年中国股市国有股减持所引致的熊市也是典型案例。就是由于政府推出国有股减持政策导致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发生了逆转,影响了投资者信心,2001年6月沪指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位之后便一路下滑,200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645.97点收盘,与最高点相比下挫26%; 2002年股市仍弱势调整,全年下跌幅度约为17%。至2005年的最低点998点,四年的大熊市沪指下挫1000多点,投资者信心在不断利好刺激下也很难迅速恢复。
由于过度背离导致了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心理的脆弱性,所以投资者信心的逆转是瞬间的,我国证券市场中齐涨齐跌现象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这在证券市场中被称为系统性风险,而这个指标可以较好的表现证券市场中的脆弱性。
这里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对1995-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由于证券投资总风险是用投资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度量的,标准差越大,收益离散程度越大,相对应的投资风险越大。
就国内投资者行为现状而言,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与投资者投机盛行互为影响,这对国内监管实践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国内中小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明显的短视行为,追求短期内的价差收益;而部分具有资金实力的个人大户投资者行为很不规范,经常采取操纵交易、制造概念等手法误导其他个人投资者;由于国内基金行业发展较晚,机构投资者成长对应资本市场规模扩展相对来说滞后,部分基金经理过分追求短期业绩表现与薪酬,在短期业绩考评的压力下,导致一些基金经理的资产组合买卖换手率很高,追求考评期间重仓股价差利的机构的短期化行为会加强市场异常波动;而且国内公募基金也存在老鼠仓等违规行为,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帮助其他投资人士“锁仓”、“接盘”等利益输送行为,因为操作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很大。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之间的模仿行为很强,投资理念和持仓结构大致相同。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会放大证券市场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则导致市场间的风险滋出。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作为资本的积聚体,机构投资者天生就具备利用自身优势去获取超额收益的驱动力。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78)就认为市场集体行为非理性导致的过度投机对资产价格有巨大影响,因此过度投机是以引起股市的过度波动,金触资产价格上升过快,以至于达到完全无法用基础经济因素来解释的水平。由于脱离了基础经济因素,市场预期最终会发生逆转,导致股市崩溃。在微观层面上,对于市场系统性的错误判断行为危及到个别金融机构;而在宏观层而上,个别金融机构的问题会危及其他的机构,这样最终危及整个系统自身。
在金融市场膨胀发展之后,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的背景下,金融脆弱性就有一种自我增强的趋势。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往往是从价格波动的角度来考察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过度波动,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极其容易爆发危机。当经济泡沫因某些因素破灭时,参与者的预期逆转就会连锁反应引起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就是典型案例。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在这场危机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Holdings)等大投行相继破产,房利美( 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被接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背后都离不开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对冲基金的身影,由于对冲基金的高度投机性与交易策略,部分对冲基金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大肆通过“卖空”的手法在股票等资产的下跌中获取利润,这种恐惧造成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撤退,加深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