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1.泡沫
我入行的那年正赶上互联网泡沫,那是有史以来价值投资最受质疑的一年。纳斯达克从2500涨到500点,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价却跌了50%,媒体上充满对巴菲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讨论,他的年会也不像现在这样门庭若市。那一年公司的业绩排名自然很不理想。那年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网络先锋,泡沫破灭后大都成了先烈。如果更多的人记得那段历史,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100倍估值的小股票了。
2.好汉不赢头盘棋
入行第一年就遇上公司业绩落后,对一个职业投资人而言其实是件好事:可以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头脑的冷静,学会在谷底要有仰望星空的勇气。就好比赌徒,职业生涯开始就赢钱的一般难成大器,先输钱的反而能在本钱不大时获得宝贵经验。
3.淡定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第一任老板、公司首席投资官对我的投资理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在泡沫顶峰,大家都在说“这次不同了”,他却坚定地说“这也会过去”。他经常鼓励我看旧书、旧报告、旧杂志。历史读多了,对许多事情就见怪不怪了。
4.楷模
不仅在投资上,在做人上我的第一任老板也堪称楷模。他不到60岁就退休了,把公司股份低价转给包括我在内的其他合伙人,然后义务为家慈善机构打理资产。尽管事业有成、他为人却一贯低调。他的住处树木茂密,每年秋天落叶无数,他都坚持自己清扫、打包。他还记得大楼里每个清洁工的名字。
5.芒格的标准
芒格对年轻人择业有三个建议:别兜售你不相信的东西,别为你不敬佩的人工作,别和你不喜欢的人共事。生活所迫时,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简直是奢侈。但是第二条,找一个你敬佩的老板,却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尽量坚持的。
6.先天还是后天
投资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多数人倾向于后者,但我的老板认为,你要么有投资能力,要么没有,这是没法后天学习的,就像篮球教练们常说“身高是无法后天训练出来的”一样。话虽如此,他长期积累的许多投资经验其实是可学的,特别是在宏观分析和板块轮动方面。
7.宏观
许多精选个股的人对宏观分析嗤之以鼻。其实,宏观分析和投资策略对大资金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所谓经济周期,就是周而复始的;周而复始的东西就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可循的东西就可学。
8.逻辑
初学投资策略时我写了篇颇为自得的报告,屁颠屁颠跑去交给了老板他的第一句评价是:“逻辑性很强。”我赶紧做谦虚状:“过奖过奖。”他笑着说:“别误会,这不是夸奖,是指出你的不足。逻辑性强的策略报告般没用,因为市场经常不讲逻辑。”在经历了市场的几次大起大落之后,我回想起这句话,言犹在耳。老板并不是说策略报告不需要逻辑,而是说成功的策略需要对市场短期的反逻辑性的非理性行为有充分的考量。
9.价值投资者
投资方式与个人性格息息相关,价值投资者买任何东西都讲究物有所值、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因此在生活中往往节俭而朴素,像巴菲特那样“小气”。我以前的许多合伙人就是如此。在美国时,圈内人如果笑着说某个人“是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意思其实是他很节俭。
10.口音
合伙人们生活节俭,但对员工培训不惜血本,常送我去参加各种天价培训班,还专门聘请了一位大学英语老师给我做了几个月的一对一英语发音矫正。可借烂泥扶不上墙,我说的英语至今仍有浓重的中国特色(确切地说,是闽南腔)。好在他们对Chinglish的理解力提高很快,沟通才顺畅了。
11.会计造假
各国会计准则不同,但会计造假的手法却大同小异,留下的蛛丝马迹也惊人相似一一这是我后来管理环球对冲基金时的体会。当年老板让我仔细钻研法务会计学,找出会计欺诈的常见信号,并把一批涉嫌造假的公司“打入冷宫”。两年后(2002年)我不得不感叹他的先见之明。
12.会计丑闻
某知名财经杂志有点悲剧,它在泡沫破灭前评出的三个年度最佳首席财务官分别来自安然、世通(Woom)和GlobalCrossing,后来这三家公司都被发现是彻头彻尾的会计欺诈。丑闻大面积爆发,到处都是裸泳的人。多亏老板的前瞻性,我们的组合安然无恙。
13.师出同门
某世界级CO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偶像,他写的自传至今被奉为管理学宝典(你如果上过国内商学院,就一定读过他的书)但是在一个法务会计的培训班上,我的同事却发现同学中有许多该公司的财务经理。看来,侦察与反侦察的人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14.稳定增长是如何炼成的
既卖矛又卖盾的老师,你不得不佩服:半的学员在学如何发现会计造假,另一半的学员在学如何平滑利润不被发现。当然,造度地平滑利润也不是什么大事,该公司至今仍是众人偶像,只是我知道这件事后对其的敬意就大不如前了。
15.山外有山
在华尔街找工作有时是件很伤自尊的事,不论到哪儿都是高手如林。记得在曼哈顿的一家对冲基金面试时,面试官问我得过什么竞赛方面的奖,我说中学时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都得过福建省第一名,还补了一句说福建省有3000万人。面试官笑了,隔着玻璃墙指着大厅里的那些分析师和交易员说,这两个是国际物理金牌,那两个是国际数学金牌,这里不是大学招生办,我们不关心省级比赛。
16.初生牛犊不怕虎
记得还有一次,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投资作为职业?”我操着极其蹩脚的英语说,“因为我热爱,而且我擅长”。老板皱了皱眉头说,你也太过于自信了。然后他录取了我。事后,老板对我说,在你这年龄,说“擅长投资”,那是不知天高地厚,不过我看得出你说“热爱投资”时是发自内心的。15年之后的今天,如果再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也许会有同样的回答“因为我热爱,而且我擅长”,但我会补充说,只有前半句我没有吹牛。
17.“刚刚好”的基金经理
曾有个合伙人,他管理的基金中的基金在挑选对冲基金时,喜欢个人身家“刚刚好”的基金经理:身家不够的说明混得不好,水平不够身家太高的已经有了绝对财务自由,千活往往就不够投入了(除非是那些真心热爱投资的人,标准是看他有了钱之后是否开始注重个人享受。
18.最好的投资机会
以前的一个合伙人曾说,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是不需要动脑筋的,就像一大块金子躺在路中央等你去捡那么简单。我问,那其他人为什么不捡呢?他说,最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时,大家都认为那是陷阱,都绕着走。我问,难道没人看得出那是金子吗?他答:有啊,不过最先看出是金子的那几个人都掉陷阱里了。
19.长寿的秘诀
有次和美国一位前辈对冲基金经理吃饭,90岁高龄仍每天工作12小时的他拄着拐杖,在停车场很从容地弯腰捡起了一分钱的硬币。他长寿的秘诀之一是为他的私人医生们理财,而这些医生们自然会尽力地保证摇钱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