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定义,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1,资产
资产是指公司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或者说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表现为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
这些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称为资产。它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除以上的货币资金以及具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以外,资产还包括那些不具备物质形态但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也包括对其他单位的投资。
资产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比如,货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或用于利润分配,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或提供劳务,出售后收回货款,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企业拥有资产,从而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源中获得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而且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的使用中获得经济利益。
以融资租赁为例,对于所租人的资产,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条款规定的租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到租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得这些资产的权利,在租期内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当视为企业的资产。而企业没有买下矿产使用权的矿藏、工厂周围的空气等,都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才能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资产。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者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对资产可以作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流动性以及按有无实物形态来分类。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或非流动性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有些企业经营活动比较特殊,从购料到销售商品直到收回货款,周期比较长,往往超过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把一年内变现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志,而是将经营周期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变现周期往往在一年以上,所以称为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按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有助于掌握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从而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比重越大,则支付能力越强。按资产有无实物形态分,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像存货、固定资产等属于有形资产,因为有物质形态。而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专利、商标等,都属于无形资产,因为它们都没有实物形态,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专利,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仅将专利、商标这些不具有物质形态、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称为无形资产。
2,负债
负债是指公司的债务,是公司过去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有如下特点:第一,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由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负债。第二,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第三,为了清偿债务,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比如用现金偿还或者实物资产清偿,或者通过提供劳务来偿还,或同时转移资产和提供劳务偿还。也有可能将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
按偿还期间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预期在一年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属于短期债务。有些企业经营周期超过一年,这时,预期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清偿的债务,也属于短期债务。除以上情形之外的债务,即为长期债务,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或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第二,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利益,在数量上也就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为留存收益。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日常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取得收入,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消耗,以收入抵偿消耗即为盈利,最终表现为净资产的增加。
这里所讲的日常活动,指的是企业正常性的、经常性的活动,像商业企业从事商品购销活动,金融企业从事存贷款、证券投资业务,工业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都属于日常活动。企业所进行的有些活动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工业企业卖出作为原材料的存货,这种情况虽然不是经常发生,但与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因此也列入收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有些交易、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就不属于企业的收入,而作为利得。例如,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收益就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
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形成应收账款,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比如销售商品抵偿债务,同时收取部分现金。
第三,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性质,收入有三种来源:一是对外销售商品,通过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账款;二是提供劳务;三是让渡资产的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对外贷款、对外投资或者对外出租等。按日常活动在公司、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还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可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规定的主要业务范围确定,例如工业、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商品,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存贷款和办理结算等。其他业务收入是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应是公司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与收入相匹配,即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盈利。
与收入相对应,费用的特点在于:
第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像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就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属于损失;
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耗用存货),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如负担利息),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按照其与收入的关系,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其中,营业成本是指所销售商品的成本,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名项经费;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有些补贴收入也计入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有关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营业外收支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项目主要有捐赠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项目主要有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在上述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的会计要素,它们反映某一时点上公司的规模。而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的会计要素,是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直接联系的,它们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