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财务经理来说,这一理论的实践含义是什么呢?该理论提供了在现实世界中的两个法则。
法则1:采用内部融资为了便于解释,我们过分简化地将权益与无风险债务相比较。管理者不可能利用其对公司的额外了解来决定这类债务的价格是否被错误定价,因为无风险债务的价格仅由市场利率决定。但事实上,公司债务具有违约可能性。因此,正如管理者认为权益被高估时会倾向于发行证券,当管理者认为权益被高估时也有发行债务的倾向。
管理者何时会认为其债务被高估了呢?其情形很可能与他们认为权益被高估时相同。例如,假如公众认为公司的前景美好,但管理者看到今后的困境,管理者将会把债务以及权益看做是被高估了。换言之,公众或许认为债务几乎是无风险的,但管理者却察觉到很大的违约可能。
因此,当投资者给债务问题定价时,所持的怀疑态度很可能与给权益问题定价时相同。管理者要摆脱这个框框,办法就是从留存收益中筹措项目资金。如果你能够避免首先求助于投资者,就不需要担忧投资者的怀疑态度,因此,优序融资理论的第一条法则为:采用内部触资。
法则2:先发行稳健的证券然而,尽管投资者担心对债务和权益定价时会发生错误,但就权益而言,这样的担心将更加强烈。与权益相比,公司债务仍具有相对小的风险,这是因为假如避免了财务困境,投资者能获取固定的收益。因此,优序融资理论意味着如果需要外部融资的话,发行债务应该排在发行权益之前。只有企业达到一定的负债水平后才考虑发行权益。
当然,债务的类型有很多种。例如,由于可转债的风险大于直接债务,因此,优序融资理论意味着公司发行直接债务应先于发行可转换债。因此,优序融资理论的第二条法则是:先发行最稳健的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