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值"”是对冲基金经理以及其他投资管理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词,用来指基金战胜市场的表现,有时也称做詹森指數。它是对基金“超额收益”大小的一种衡量。这种衡量综合考虑了基金的收益与风险因素,比单纯地考虑基金收益大小更科学。对于对冲基金经理而言,阿尔法值就是金科玉律,在他们的演讲稿、出版物以及举办会议的名称中都充斥着这个词,对冲经理互相将对方称呼为“阿尔法人”,共同基金管理人要稍微收敛-点,不过嘴里也没少提这个词。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迈克尔。唐森(Michael Jensen)创造了“阿尔法值"这个金融词汇。当时的唐森对共同基金的业績萌发了兴趣:决定基金业绩好坏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还是波动起伏的市场本身呢?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衡量基金业績的方法。之后,他首创了阿尔法值的概念,将之定义为:对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组合业绩进行衡量的一种手段,用以估计究竟有多少基金收益得盛于基金经理的預测能力。阿尔法值是金融分析方法的一大突破,谊词以及它蕴舍的意义延续了下来,成为金融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上是詹森的故事,不过这仅仅是- +部分,另一部分被人彻底忽略了,至少被对冲基金业内人土彻底忽略了。在寻找阿尔法值的证据时,詹森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找不到任何证据,他所研究的共同基金无法长期战胜市场。通过研究1945-1964年间共同基金的业绩,詹森得出结论:关于共同基金业绩的证据表明,从平均意叉上来看,这115只基金的净收益率并不能显著超过、“购买 并持有”策略构造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同样,没有证据能够说明任何一只基金能比随机选择的投资组合的业續表现更优异。总的说来,这些基金在交易中的业绩算不上成功,甚至连其佣金費用都无法弥补。
学术界将基金在一段时期内持续战胜市场的能力称做“持续性”。虽然詹森在论证阿尔法值时没有使用持续性这个词,但在他的衡量方法和其他研究中也能觅到该词的蛛丝马迹。他曾写信答复我对他研究的疑问,在信中,他谦虚地说道:“研究之前,我没有意识到有持续性的概念。不过,研究毕竟已经过去很久了。”
人人都把阿尔法值挂在嘴边,绝口不提持续性。一个投资经理可能偶尔碰上一两次运气,但是接连数月产生超额收益的确值得怀疑,这也是在挑选号称能战胜市场的基金时应该提出的疑问。假如碰到有基金经理大肆吹嘘自己的阿尔法值,你可以直接发问:。你的持续性如何呢?你能保证基金持续盈利多久?”这个问题既婉转又直中要害。
如果共同基金无法持续战胜市场,追逐回报的策略也就失去了意义。以往的良好业绩无法预示8后的业绩。从詹森时代起,人们对共同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展开了深入研究。不过,时至今8,它依旧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多数学者对共同基金能够长期战胜市场持怀疑态度。他们表面上含糊共辞,实际却言辞激烈地表示,任何关于共同基金经理能够长期维持基金业绩良好的事例全是无稽之谈。
当然,华尔街是另一番景象,永远不乏像彼得林奇”(Peter Lynch)这样的例子。谈论持续性,就得谈论基金良好的业绩能坚持多久。像比尔.米勒(Bill Miller).雷格.梅森(Legg Mason)等都是曾长年保持基金超越市场的经理人。米勒管理的基金曾取得了一连15年超越标准普尔指数的骄人战續,但之后I0年接连受挫。
2008年,米勒出席了在纽约举办的投资会议,名为“信贷周期金融前景”。他推荐购买金融类股,并力荐贝尔斯登公司( Bear Stcams)。他本人是贝尔斯登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在他管理的基合中有2亿美元都投注在了贝尔斯登身上。一名观众举手发问:“你清楚贝尔斯登处境危急吗?你知道今天早上贝尔斯登崩盘的消惠吗?”米勒大惊失色,迅速离开了会场。他那2亿美元的投资大幅缩水,最终仅残留1 500万美元。
米勒的惨败是个特例。和曾经屡创佳绩的米勒一样,许多共同基金经理也拥有杰出的选股能力。共同基金也曾有过辉煌的战绩骄人的年代,这一点也不能完全归因于运气。那么,究竟是什么带来了这种持续性和业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