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立案调查卖出*ST轻骑后再投重组否决票的“股东”
*ST轻骑重组被否似一个谜团,媒体都在试图揭开,但目前看,仍是烟雾缭绕。
201年4月6日,ST轻骑披星成为*ST轻骑, 7年笼翠在ST阴影中的济南轻骑的命运又向前多舛了“一大步”,退市命悬一线。其实,ST轻骑完全可以凭借3月份的重组来个柳暗花明,但事与愿违,重组被否。被否原因很是蹊跷,前十大流通股东5家弃权,4家在股东登记日后卖出股票,在3月23股东大会上悉数投出否决票,这些否决票在决定*ST轻骑重组命运上的作用不容低估,这些“非公司股东”如此一致投否央票是预先经过周密设计,还是经过认真评估重组方案后的慎重决定呢,还是有别的另外高深的日的,一切不得而知。
*ST轻骑基本面本来就一塌糊涂,又要应对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再创辉煌也只是一声叹息,寄予厚望的重组折戟,再次重击了*ST轻骑。*ST轻骑复牌后即迎来两个跌停,最大跌幅超过15%,这不难理解。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有两个:一是,忍受大跌之痛的不乏看好重组,在股权登记日后的杀入者,这些股东只能坐看资金大幅缩水而无能为力。“持有股权人” 的命运一定程度上被“没有股权的人”的投票给决定了;二是,那些“非公司股东”利用股票大跌玩高抛低吸,其利用重组方案的被否来达到打压股价,从中牟利的企图难以排除,难以排除的还有与“非公可股东”串通的嫌疑。
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已经困惑了不少爱护、关心证券市场的人士。如何排忧,如何解惑,只要查查这些“非公司股东”的家底,亮亮其真实动机,便可一目了然。该惩处的惩处,资本市场也才会因之向前跨越一大步。 如果确实因重组方案不达标而投否决票,那么水落石出之后,也会促使设计者更加用心,寻求更为熨帖的方案。
在水落石出之前,“盘点”一下重组方案也许能使问题简单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踏上轻骑,马到成功”是*ST轻骑的响亮的注解,1993年,登陆A股市场,但18年过去,已经落败成“壳”,自2000年始,*ST轻骑陷入了重组求生的尴尬境地,重组一波三折。2001年与印尼的韩氏集团、2003年与三联集团,2004年与中国化工集团的重组均以失败告终,从2006年10月兵装集团接棒济南国资委成为*ST轻骑的第一大股东之后,对于*ST轻骑重组的传闻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酝酿了一年有余的此次重组对*ST轻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意味着是*ST轻骑艰难重组之路的一个完美结局。重组方式是:兵装集团拟将麾下的湖南天雁置人,*ST轻骑“净身出户”。
湖南天雁也非等闲之辈,以汽车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生产为主业,是节能环保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长安旗下最好的零部件企业。长安汽车集团2011年4月初表示,未来1-2年内,湖南天雁会推出汽油增压发动机,届时将搭载在长安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上。优质资产的注入无疑对解困*ST轻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此次重组也有不同的声音,有投资者称是“小马拉大车”“蛇吞象”式的重组,很难成功。
多方位观察重组方案,虽然仍有不尽完美之处,但瞭望未来,亦有众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对命悬一线的*ST轻骑来说。从这一点反观那些投否决权的“非公司股东”,是真为*ST轻骑好呢,还是另有别的?值得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