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票投资>投资股市为什么这么难> 应不应该拿放大镜观察大小非?“大小非”从不同方面解析?

应不应该拿放大镜观察大小非?“大小非”从不同方面解析?

2018-12-12 17:37:19  来源:投资股市为什么这么难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应不应该拿放大镜观察大小非?“大小非”从不同方面解析?

时间:2018-12-12 17:37:19  来源:投资股市为什么这么难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应不应该拿放大镜观察大小非

2008年9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这对犯有大小非恐惧症的投资者无疑是一剂猛药、一剂良药。

应不应该拿放大镜观察大小非

在倒栽葱似地连绵阴跌中,恐慌气氛蔓延,“大小非”成了颐指气使的对象,指数下跌一点,“大小非”罪加一等,“大小非 ”在6000多点时无人问津,到如今成为“过街老鼠”,被千夫所指为造成市场恐慌的“罪魁”,可谓人间冷暖尽尝。

有关人士对“大小非”的罪名无外乎高度概括两个“痼疾”:造成市场的大扩容和易形成利益输送机制,进而递进为对股改的否定。针对这严重的病变,智慧之招频出,主要有对大小非威持征收暴利税、对大小非流通加第二把锁、成立平准基金买断减持的大小非、对股改推倒重来等等,是“政出多门”。

在“大小非”带来的恐慌中,对市场的大扩容的担忧“猛于虎”,这种恐慌主要来源可怕的数字暗示,市场中存在3700亿股大小非,8000亿股限售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比竟反而为30: 70,如果全流通,无异于再造一个股市,即使拥有最粗壮的神经,对于这样的投资前景也不免战战兢兢,这种站在假定数字之上的恐慌能否经得起逻辑推敲呢?数据和实践共同证明,“再造一个股市”等等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假定是杞人忧天。

中国证监会2009年9月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被称为“大小非”解禁洪峰的8月份并没有出现减持潮,当月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大小非”为4.8亿股,比7月份减少43%。据此测算,8月份每个交易日的平均碱持量为两千多万股,按照当前大约8元的平均股价计算,“大小非” 碱持形成的日均交易金额为3.2亿元,占沪深两市总交易金额的比重不足1%,与去年成交高峰的超3千亿日成交量相比,不足0.1%,这对市场的冲击是微不足道的。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截至目前,“小非”已经解禁56.55%, 解禁过半,对“小非”的担忧更是无从谈起。从另一个方面看,据上证所公布的数据,2008年1月中国股市的最高市值是34.47万亿、而9月3日2248点时,市值仅15.4万亿,7个多月流失了19万亿。相当于现存解禁股按8元市价全部兑现总额的2倍多,从市场的承接能力看,缺失的也只有信心。

从实践来看,“大小非”将减持殆尽的假定更是靠不住的,“大非”是基本不减持的。从全流通红筹公同股票来看。2007年末大股东持股情况是: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联通等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无变化。因此,在境外成熟市场,全流通公司的大股东持股基本不流通,而非控股股东的持股则会有一些变化,这是普遍现象。中国移动等第一大股东也根本不需要继续承诺自愿锁定所持股份,以示抚慰。“大小非”在境外,恐怕连作秀的环境也没有。

恐慌中对大小非利益输送是指大股东利用减持,通过高抛低吸,操纵股价,赚取非公平收益。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是被限售股股东卡住了咽喉,对资产定价权没有任何置喙。这一假设在加强信息披露,严惩违规减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也会不攻自破,这些制度会把非公平交易暴露在阳光下,约束在上市公司的自我管理中。

视“大小非”为洪水猛兽,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按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口径,披露国有股东及各类“大小非”的持股量,引入大宗交易平台,严惩“大小非”违规拋售,2008年9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以及之前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开始运行“二次发售”机制,这都将对“ 大小非”的减持形成明显的疏导作用。通过监管层的持续的产品创新,不断地进行基础性制度建设,必将进一步巩固股权分制改革的成果,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推断,“大小非”并不可怕,通过对“大小非”减持征收暴利税、通过平推基金购买减持的“大小非”再锁仓,甚至对“大小非”再进行价格锁定等否定股改的做法不一定是最明智的。只有面对问题,跨步向前,才会迎来资本市场的重新繁荣。对引发市场的恐慌的原因加以深层次的剖析,对症下药就显得必要而且是必需。

市场恐慌到底来自哪里呢?笔者认为,市场恐慌主要来自于A股的散户主导的转轨期市场性质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从6000点左右的市场来看,主要来自于次贷危机和高估值的忧虑,从而引发QFII等抛盘撒离。4500点左右的股市主要来自于次贷危机的第二轮深度爆发,中国南方的严重的冰雪灾害及持续的CPI的高企,引发了机构资金的抛盘,同时教市政策略显迟滞,散户恐慌蔓延,散户主导的市场,其持续恐慌带来的杀伤力不言而喻。3500点左右的恐慌,主要来自于次贷危机的第三轮冲击波、汶川地震和持续宏观调控的政策,机构博弈和散户的恐慌加深。

从2009年9月初来看,美股等外围股市狂跌是造成A股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机构重仓股的土崩瓦解,因机构缺乏多样性的产品,造成机构重仓扎堆,在题材股经历过一轮减仓后,机构“压箱底”的股票就显得贵了,这些“鹤立鸡群”的股票成立机构博弈的重头,在闪徒困境中,名败俱伤。机构的行动助长了市场的彷徨,引发了不断的恐慌。对之,在鼓励机构开发差异化的投资产品的同时,加强机构教育也是不容缺失的。

对于市盈率17倍的极具投资价值的市场,笔者认为,在市场的极度恐慌中,创新产品,引导大量长线资金入市,重塑市场信心才是治标治本。成立平准基金入市,甚至吸引部分银行资金入市,这些可以加以论证,探讨其可行性。同时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规避市场制度缺失风险。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股票投资决策流程牛眼投资法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股票投资高手100招基本面分析30个财务指标牛市和熊市都稳赚的长赢投资法高送转股票实战技法优势投资者的七项修炼投资者的90个交易公式中国最具潜力的牛股藏宝图资金流技术专项操练资金流股市的逻辑职业交易员的资金管理策略江恩华尔街选股术股票投资原理江恩股市操盘术股票行情的真谛熊市A股生存指南股价结构趋势与轨道股市中持续盈利的方法如何聪明的卖出股票择时与选股股市实战17招技巧决战主升浪买在起涨点的选股方法起涨点买入八法净资产收益率股票买入技巧股票卖出技巧股市高手的投资逻辑选股技巧股票投资技巧股票投资心得华尔街投资大师投资法则高频交易洛氏霍克交易法股票投资的25个致命错误股市赚钱的35个狠招万能测顶底宝典影响世界的100个炒股法则价值投资精髓股票最佳买卖时机实战投资股市为什么这么难股票常赢赚钱谋略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体系稳健均衡投资策略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两级交易法构建盈利系统投资大师犯的错误如何挖掘投资主线沪深股市投机原理低风险投资之路证券投资方法思考投资大师投资致富选股方法卖空制度市场效应研究庖丁投资法则投资者行为研究套利交易买在加速上涨前股市投资赢家绝技股市快速赚钱12招证券分析师实践指南资本的游戏股市稳定获利原理股市高手实战秘籍交易者如何分析年报股票证券投资要诀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熊市投资之道华尔街投资致胜之道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