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产品铅超标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2012年3月,新华社记者历经数月调查,“深藏不露”的螺旋藻产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问题被曝光在“太阳下”,在新华社记者送检的8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铅含量严重超标,比例之高,令人惊诧,其中最高超标竟然达820%,含量之高,令人瞠目。
虽然被检测的只是部分产品,尚不能以偏概全,但管中窥豹足以令人不寒而栗,那些把螺旋澡捧在掌心,每日必食,视若瑰宝的消费者,看到这则新闻后,不知该如何惊悚、如何愤怒。
过量的铅在人体内慢慢积累,会酿成铅中毒,长期服用铅超标的螺旋藻,有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导致免疫力低下、贫血甚至肾功能损害。如果果然应了营养学家的“定性”,谁来为这些无辜的受害者负责。
事件爆出后,作为“沙案”的上市公司,汤臣倍健在深交所发布登清公告,撇清了与此事的干系,公告称:其产品是由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3月3日抽样,送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是符合产品标准的合格品。此澄清公告又把珠海市药监局,以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神秘的检测机构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清华紫光(金奥力)威海工厂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同样斩钉截铁声称自己的产品没问题。
为什么记者历经数月的调查结果,与产品的厂家的声称差距如此之大,其中的秘密在哪,值得进一步刨根问底。
值得刨根问底的还远不止这些。
新华社记者在几个月的调查中,并没有止步于铅超标,还调查出了行业的一些潜规则。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是保健食品重要的通行证,这样的“国字头”光环,也竟然存在“申报流程造假,手法偷梁换柱”的不正常现象。“生产线也不用改,因为申报配方我们会‘整理’成合格的。”“就算您啥都不懂、一窍不通,我们也能帮您从配方做起,原料购买、样品加工都由我们负责。”“一旦产品有问题,试验过不去,做做公关,改改数据,能做到。
真是四通八达,无坚不摧,这背后的秘密又在哪里,是该一一梳理彻底曝光了。
企业质控也是急需要拷问的。
对螺旋藻类保健食品企业而言,因藻类吸附金属能力较强,能否严格执行GMP(良好生产规范)流程,至关重要。在新华社记者调查后,“企业质控不严,GMP形同虚设”的“正常操作”流程也终于浮出水面。“查阅检验报告,没有辅料重金属铅的检测结果”;“所购原料螺旋藻粉的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原料厂家提供的检测文件显示,螺旋藻粉的铅含量为1.13mg/kg。”这就是记者的现场见闻。
这可能只是企业的“凤毛麟角”,亦可能与某些企业丝毫不沾边,这些秘密都应该铺展开来,晒一晒了。
还有那些笔者未想到,新华社记者未调查出来的秘密,都刨根问底,一一揭秘,这个行业也许才有真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