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投资者刚刚人市的时候往往都容易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但是市场变化多端,即使投资专家正确地选择了投资品种,投资者往往也不能够准确地把握买卖点,因此多半还是要亏损的。对于这一点,那些投资大师也不例外,彼得•林奇最初成为基金公司经理的时候,就因为听信了股评专家的建议而失去了一次绝好的赚钱机会。
1981年,彼得•林奇以每股30美元的价格买进了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的股票。他买进该公司的股票主要是因为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经营稳定而且还有很高的成长性,如果长期持有一定会有很好的收益。果然,6个月后,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的股票就上涨到了33美元,彼得.林奇对自己的选股原则也更加坚定了。但是在股价上涨的同时,他也出现了一定的恐慌心理。但因为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运行良好,于是彼得•林奇选择继续持股,等待上涨。不久,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
这时,一个著名的华尔街股市专家宣称,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的股票此时已经严重超值了,该公司根本没有那么好的成长性和未来那么高的业绩预期。彼得.林奇虽然对研究成长性的公司很擅长,但是他也是这个股评家的老听众了。从前这个股评家预测的都比较准确,这次也一定不会错。于是,彼得.林奇将手中所持有的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的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美国特克萨铁路公司的股票竟涨到41美元以上。对此,彼得•林奇懊悔不已。从此,他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再也不相信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建议了。
仔细分析彼得•林奇的这一次失败,他之所以最后相信了专家的意见,并且付诸行动,主要就是因为:
他认为投资专家更具有权威性,专家的建议也更合理,所以才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其实股评家之所以成为专家,主要是因为其在股票下跌、上涨之后作出的专业分析和个人理解,才被人们称为专家的。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因为事后分析并不能代表他们的预测能力和实际的投资操作能力。同时,经常被人们称为投资专家的人往往对学历、学识、工作背景和人脉关系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其实和股票投资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股评专家就像专业评论家,只能够对具体的某只股票、某类股票或某个时间的股票作出分析,而不能独立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