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
情绪的盲点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灭顶之灾
彼得•林奇在投资时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评价能力来准确地选择股票,并且从中赢利。正是他的这些超越常人的地方,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投资大师之一。
彼得•林奇目前管理的基金公司是他在1977年就开始接管的“麦哲伦基金”。在经历了上个世纪1973~1974年全球股市的极度低迷期之后,彼得•林奇果断地选择了在这个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活动。自1982年开始,股市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时期,这个时候彼得•林奇的投资开始为他的基金会和个人赢得大量的收益。、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彼得•林奇的投资完成了上百倍的增长,而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年代中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和投资大师。
彼得•林奇虽然是投资市场中的大师级人物,但是他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依靠专业技能取得投资胜利的。他曾经对投资界的一些朋友们说,投资者之所以能获得超出常人的成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成功的投资者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投资的选择在很多时候都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不买可能会错过好机会,如果买了又可能是错误的抉择。这种双向的选择往往会让投资者十分茫然,从而造成情绪上的盲点。彼得•林奇认为,一个投资者如果在情绪上失控了的话,那么他的投资就会给他带来危险。
彼得•林奇之所以这样肯定“情绪”在投资中的重要地位,是因为他自己曾经因为情绪失控而酿成过大祸。
1987年,对于彼得.林奇来讲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那一年,彼得•林奇凭直觉主观地认为当时的股市大盘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因为,当时全美国的经济都在稳定地向前发展,股市也在波澜不惊中持续着一个乐观的态势,因而全美国的民众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在这种普遍的乐观中,彼得.林奇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他也同样认为股市的未来是美好的。
于是,彼得.林奇大胆地进行投资,在他的基金配置中几乎达到了满仓。而他自己也认为,不会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于是就放心地出门度假去了。由此可见,彼得•林奇当时的情绪已经被股市表面的繁华所麻痹了。
结果,就在他高高兴兴地在外地度假的时候,股市大盘突然暴跌。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彼得.林奇甚至一时没有缓过神来。估计当时的彼得•林奇就像是一个正在舒舒服服蒸桑拿的人被迎头泼了一盆冰水。
紧接着,彼得.林奇就接到通知,他的基金被大量赎回。为了把手头还在迅速下跌的股票变成现金,彼得•林奇只好很狼狈地不停变卖股票,结果这样的举动又使他的投资形成了恶性的循环,他把该卖的和不该卖的全都一股脑卖了。很显然,这个时候彼得•林奇的情绪又从过度的放松突然转变成了过度的紧张,可以说这两种过度的情绪波动已经给他造成了一个情绪上的盲点,致使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从容和睿智,开始手忙脚乱起来。一个忙于应付的人,在股市中是难以有所收获的。果然,彼得.林奇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为自己不合理的情绪波动付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代价。就这样,彼得•林奇栽在了失控的情绪上。
这次教训让彼得•林奇感悟颇深,通过反思他总结出了三条投资者必须遵守的原则。
第一,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必须能随时保持冷静。作为投资者,应该深知股价会受到来自很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可能会大跌或者是大涨。当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开始下跌的时候,他的反应应该是很镇定的,绝不应因此而产生情绪上的剧烈波动。
另外,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在市场处于高速上升阶段的时候,在面对自己的资产飞速积累的时候,也必须保持冷静。总而言之,股市可以波动,但是投资者的情绪不能波动。
第二,优秀的投资者必须要有耐心。不要被卷人大众的盲目热情之中,所有其他人的分析和激情对于投资者来讲都不是选择一只股票的理由。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只会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最合适的股票。
第三,优秀的投资者必须让自己保持理性。作为投资者,随时都得以一个清晰的思维去思考市场和世界。既不过度悲观,也不盲目乐观,保持逻辑性和理性才是投资者最大的特点。
这三点是彼得•林奇总结的投资经验。另外彼得•林奇还指出,之所以在我们的周围,成千上万的专家中也没有一个能够百分之百地预测股市未来的趋势,就是因为股市中有太多非理性的东西存在,而这些非理性的因素往往主要是来自投资者。一个投资大师和一个普通投资者的区别就在于,大师级的投资者都在非理性的股市中保持理性。
彼得•林奇曾给过三条选股经验:对一无所知的股,千万不要选;小道消息满天飞的股票,千万不要选;另外,市盈率高的股票,千万不要买。同时,彼得•林奇在选股、操作等战术层面的大量经验和简单易懂、行之有效的实战技巧也是投资者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彼得•林奇的投资成就:
在投资者的眼里,彼得•林奇就是财富的领路人,而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也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所管理的基金是华尔街上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77年购买了100美元彼得•林奇的基金,那么到1990年,这笔钱就会变为28000美元,一共增值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