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在1977~1990年,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当林奇接手富达麦哲伦基金时,这档基金只有区区2000万美元,在他的任期内,竟然成长至140亿
美元。在林奇管理这档基金的最后五年,麦哲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现在的表现仍然超过99%的股票基金。当林奇接手麦哲伦基金时,如果你投资了10000美元,10年后,你将会拥有190000美元。
退休以后,林奇撰写了两本书《战胜华尔街》(BeatingTheSreet)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UponWallStreer),这两本著作解释了他的投资方法。《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是针对投资散户的,我将书中的内容浓缩在这一节中。林奇和我的祖父一样,将赢家股称为“10倍股”,即投资下去可以赚10倍的股票。
利用你已经知道的信息
利用你已经知道的信息是林奇投资建议的基石。现在,这句话你应该耳熟能详了吧!费雪建议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巴菲特很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补充到,必须彻底地了解我们的投资,现在,林奇也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我想,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特别注意这个观点了。
作为一家公司的职员或者竞争对手,你有绝佳的机会,好好研究优秀的投资目标。专业的基金经理人乘坐飞机,飞行好几万英里,去和你每天接触的人交谈。你的经理、你的供应商、你的顾客、你的同事以及你本人所拥有的信息,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非常有价值。这里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这些信息对你来说也非常有价值!
而且,作为一位消费者,你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研究。你了解自己都购买了哪些商品,很可能也知道邻居们都购买了什么产品。发现什么流行趋势了吗?很有可能,而且有许多早在华尔街之前就发现了。
一些事情总是让林奇感到震惊: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人,竟然投资汽车领域;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总是投资计算机领域;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的人,投资娱乐行业,而在娱乐行业工作的人,却没有钱投资,好吧,高层的0.25%有一些钱投资。这里想说的是,那种“别人家的草地总是更绿一点”的想法很滑稽,你应该投资已经投入很多时间的领域。
林奇回想起,他有几笔好投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在去加利福尼亚的路上,他吃了墨西哥卷(burrito),发现可以投资塔可钟连锁快餐店(TacoBell);与假日酒店(HolidayInn)的人员聊天,发现可以投资假8酒店的同业竞争对手——拉昆达酒店(LaQuinta);他的孩子吵着非要买苹果计算机,而且富达麦哲伦的系统经理为办公室购买了许多苹果计算机,他发现可以投资苹果公司。他的太太喜欢穿哈内斯(Hanes)的蕾格丝(L'eggs)紧身衣裤。蕾格丝放在大部分杂货店的收银台旁边的柜子上,很方便购买,它们不容易撕破也不会起球,而且穿起来很合身。还需要再做什么研究,来说明这是一种优秀的产品吗?在林奇看来,再多的研究就不必了。于是,他购买了哈内斯公司的股票,被莎拉本(SaraLee)收购之前,这只股票涨了6倍。
环顾你工作的地方,看看自己买了什么,并且注意观察周围人的购买习惯,可能会发现投资线索。
了解你投资的公司
与格雷厄姆、费雪以及巴菲特一样,林奇认为,应该彻底地考察打算购买股票的公司。他建议首先看公司规模,大公司的股价波动小,小公司的股价波动大。因此,了解考虑购买公司的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1.将公司分门别类
一旦了解一家公司的规模,林奇建议把它们分成六类:缓慢增长股、稳健股、周期股、快速增长股、起死回生股以及资产股。缓慢增长股通常是那些规模大的老牌公司,它们曾经也是规模小的新公司。电力公司是很典型的缓慢增长股,你期望它们增长率勉强超过通过膨胀率,但是通常发放很高的股利。稳健股也是那些规模大的老牌公司,但是它们仍然增长强劲,可口可乐是稳健股的一个很好例子。周期股的业绩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起伏,航空公司以及钢铁公司都是周期股。快速增长股是那些规模小的年轻公司,每年增长率至少超过20%,这是寻找10倍股到200倍股的好去处。林奇发现塔可钟、沃尔玛以及盖普都是快速增长股。近来我们看到的谷歌以及黑莓制造商的动态研究公司
(ResearchInMotion)也是快速增长股。起死回生股是那些曾经遭受重创的好公司。克莱斯勒是林奇起死回生股的例子,这也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麦哲伦购买的最好股票之一,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购买克菜斯勒的投资者,买到的是32倍股。资产股是那些拥有华尔街忽略的宝贵资产的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的圆石滩(PebbleBeach)以及佛罗里达州的美国人寿(Alico)都拥有极其宝贵的房地产,但是却没有人注意到,20年前的电信业也是资产股。
没有必要死记硬背这6种股票类型,也不要从一开始就决定购买一家稳健公司股票,因为它属于稳健股。相反,应该运用一些选择标准发现有吸引力的公司,然后利用这些分类,了解你购买的是哪种类型股票。林奇分类的目的,仅仅是让你知道,你所购买的公司属于哪种类型,不要期望缓慢增长股能够快速增长。如果你购买了一只价格下跌的股票,那是因为它符合巴菲特提出的所有高品质公司标准,知道如果它的价格下跌,是因为它是周期股,而现在经济正在衰退,或者因为它是被人忽略的资产股,或者因为它是起死回生股。从你对所投资公司的广泛研究中,你会了解这只股票属于什么类型,这也是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以及林奇教给我们的睿智方法。
2.完美公司的组成成分
在林奇看来,完美公司理解起来很简单,这句话,你现在也应该耳熟能详了吧。他写道:“越简单,我就越喜欢。当有人说‘任何白痴都能够经营这个烂地方’时在我看来,这是赞美和奉承,因为迟早可能会有个白痴要来经营这个烂地方。”
如果一家公司的名字很无聊或者很丑陋,或者它经营的业务让人们想回避,这样更好。最近,嬉皮士类型的公司正在流行,它们取名TerraGyroNavigation以及Internerica等,大部分投资者对于那些无聊名字的无聊公司敬而远之。但是林奇是个例外,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就是财富。他举了一个例子,七橡树国际公司(SevenOaksInternational)经营着无聊的业务:处理杂货店的优惠券,林奇却觉得再好不过了。把谷歌的搜索放到一边吧,下次,你购买葡萄坚果时,我们给你10美分折扣,这么好的事请,听起来令人热血沸腾。这家公司的股票从每股4美元狂涨到33美元,这才是真正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有些公司经营的业务听起来很恶心,比如污水和有毒废弃物处理。林奇记得废弃物处理公司(WasteManagementInc.)的一位主管,他穿着上面写有“固体废弃物”的保罗衬衫,很恶心,不是吗?这家公司股票后来成了一百倍股。
完美公司应该是被投资机构以及分析师都忽略的公司,公司的业务不是那么吸引人,机构投资者也不屑于持有其股份。林奇特别喜欢一家公司告诉他,上一位分析师来访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应该寻找那些别人看都不想看的公司。名字听起来无聊的公司并不总是无聊的,被忽略的不吸引人的公司也并不总是不吸引人的。还记得克莱斯勒吗?当它的股票价格跌至1.5美元时,没有人想:要买入,他们都在等待它的价格回升到两位数的可观水平时再出手买入。这些聪明人也并不总是那么聪明。
快速成长的公司,最好是在成长缓慢的行业,最好是落在不成长行业,这样一来,就没有竞争了。不妨想想,总是成千上万的热门商学院毕业生想要征服硅谷,但是有多少人想要征服殡仪馆业?不会很多。殡仪馆不是成长行业,另外,它们很无聊,而且令人觉得压抑。
抢占某一利基市场(niche)的公司,享有独特的优势。沃伦·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部分是因为它独占市场。大部分报纸所有者认为他们能够赢利,是因为他们报纸质量优秀,但是巴菲特指出,如果镇上只有一家报纸,即使质量很差,也仍然能够欣欣向荣。林奇写道:“顺着同样的思路想一想,我购买了尽可能多的联合出版公司(AffiliatedPublications)股票,联合出版公司拥有地方性报纸《波土顿环球报》(BostonGlobe)。既然《波士顿环球报》能够在波士顿获得90%以上的平面印刷广告,《波士顿环球报》怎么会赔钱呢?”专利、商标以及强大的品牌忠诚都构成了某一利基市场。你需要有足够好的运气,才能够创办一家软饮料公司,试图让更多的人在说可口可乐之前,开口闭口都是你的品牌,即使百事可乐也做不到这一点。拥有某种独特的东西是利基市场的另外一种类型,林奇完美地总结了这种优势,“我曾经站在犹他州宾厄姆矿坑(BinghamPit)的铜矿场旁边,向下俯瞰那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洞穴,脑中立刻想到,无论在日本还是在韩国,没有人能够发明另外一个宾厄姆矿坑。”
买进一家拥有利基市场,而且产品也是人们需要不断购买的公司股票,可以说是双喜临门,稳定的业务是强大的东西。在厨房泡完最后一杯咖啡,你会怎么办?当然是再去买啊。抽完最后一支香烟,你会怎么办?当然要再去买啊。汽车油箱里的油用完了,你会怎么办?当然是再去买啊。最后一滴香水用完之后,你会怎么办呢?当然是再去买啊。这个词语“再去买”促使公司利润扶摇直上,就是靠它,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星巴克等公司的经营业绩才能够一路飙升。微软就是一家既有利基市场,又有顾客必须重复购买产品的公司。大部分个人计算机上都装有它所拥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微软定期发布升级版本,每个人都需要一买再头。还记得,消费者半夜起来排队,就是为了得到Windows95吗?这些长长的队伍,在微软的眼里,就好像在滑雪场看到的雪花那样漂亮。当他们拥有Windows系统之后,猜猜每个人还需要什么?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而微软恰恰也销售很多的应用软件。
为防天有不测风云,你应该投资那些现金很多而债务很少的公司,这应该可以看做是林奇的边际安全。如果一家公司拥有累积的现金,你可以从股票价格中扣除每股现金,看看你购买的股票有多便宜。1988年,林奇就是这样购买福特公司股票的,当时,它的股票价格是每股38美元,但是这家公司每股奖励现金高达16.3美元。“16.3美元的现金奖励,改变了一切事情,”林奇说,“这意味着,我购买这家汽车公司的股票价格不是每股38美元,这是当时股票市场上的价格,而是每股仅仅付了21.70美元(38美元减去16.3美元的现金)。”债务则具有相反的效果,如果一家公司欠了一堆的债务,当你购买这家公司股票时,你就分担了相应的债务。当危机来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迟早难免会发生,没有债务的公司就不会破产。将这两个因素放在一起,现金多,负债少,对公司的意义和对你的意义相同。你愿意拥有一张金额很大的银行存款单呢,还是一笔金额很大的信用卡账单?嗯,根本就不用想,当然是银行存款单了。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样的,那些现金多而负债少的公司比较安全。
林奇建议,要关注与公司价值相关的股票价格,到现在为止,你已经听过很多类似的话,那我也就不旧话重提了。但是,我要说一点,本章中的每一位大师级投资者提供了相同的建议:不要花太多的钱购买一只股票。查看一下市盈率以及其他一些价值衡量标准,我想,现在我们正在触及很重要的事情。林奇的经验法则是,一家公司的市盈率应该和它的收益成长率相同。他写道:“如果可口可乐公司的市盈率是15,那么你得期望这家公司每年成长率大约15%。但是如果市盈率比成长率低,你就找到了一只廉价股。”
一家完美公司的最后两个成分和它们如何处理股票相关。你希望看到两件事:第一,你希望公司内部人员购买股票;第二,你希望公司购回自家股票。
当一家公司的员工以及经理购买了自己的股票,他们就和其他人一样,变成了股东。如果经理人是股东,他们更有可能做出对股东有利的事情,如果他们仅仅是领取一份死工资,那么更有可能利用公司收益来提高自己的工资。林奇写道:“当内部员工疯狂地购买自家股票,你可以确信的是,最低估计,这家公司不会在接下来的6个月破产。”他也谨慎地指出,内部员工购买自家股票是好事,但是,内部员工出售自家股票未必就是坏事。不要忘了,公司内部员工也是人,他们需要购买新车,需要送小孩去上大学,需要去度假,对于他们来说,卖掉股票是最快的筹钱方式。卖出股票的原因各种各样,不见得都和卖方对于这只股票的前景看法相关。“但是,”林奇写道,“内部员工购买自家股票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股票价格被低估了,而且总有一天会上涨。”
从更宏观一点的角度看,你希望公司购回自家股票。如果一家公司认为自己前景十分光明,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就有意义。当一家公司购回自家股票后,流通在大众手中的股票就会变少,假设公司的一切运营都还正常,那么,这些流通在外的股票比公司购回前更加宝贵。每股收益增加,股票对投资者更加有吸引力,如果你仍然持有流通在外的一些股票,这些股票比公司购回前更加抢手。林奇解释说:“假如一家公司购买一半的股票,而它的总收益维持不变,那么每股收益将会加倍。很少有公司能够通过缩减成本或者销售更多的产品,达到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