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腾讯大战老干妈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腾讯状告老干妈拖欠广告费,老干妈称腾讯遭遇诈骗,在老干妈报警之后,警方迅速的破案了,没想到最后竟然是3个骗子合伙骗了腾讯,事件迎来反转后,腾讯表示今天中午的辣椒酱突然不香了。无论是做生意也好,做股票也罢,相关企业的背调一定要做好,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即便涨起来最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爱旭股份是单晶PERC(射极钝化及背电极)电池龙头供应商,是全球排名前列的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爱旭股份于2013 年进入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拥有业内领先的PERC电池制造技术和生产供应能力,是全球PERC 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少数可以生产满足“应用领跑者基地”技术满分要求的电池片厂商之一。2019年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二,同年公司PERC电池出货量仅次通威,位居全球第二。
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随着光伏制造端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发电的招标电价也在加速下降,全球范围内,光伏价格在很多地区已经比火电更低,同时在全球变暖、节能减排等显示环境压力下,随着光伏度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各国政策不断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光伏装机迅速增长。在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组件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从但二季度来看,4、5月海外复苏明显,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装机逐步回暖,在大部分国家及地区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之前被压抑的海外各国光伏装机需求或将有报复性增长,光伏组件出口也将延续高增。
今年国内光伏市场将迎来有补贴的最后一年,虽然开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一季度政策提前落地,竞价、户用增长确定性强。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平价项目提前开启申报,截至6月14日,国内已有15个省市公开平价项目规模,合计38.55GW,大幅超过19年申报的14.78GW规模。目前全球各国光伏发电渗透率还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展望未来,清洁化要求、电动化趋势逐步加速,以及平价时代光伏发电成本逐步降低、储能快速导入,光伏发电增量占全球总发电量增量中的比例逐步提高,未来行业发展空间仍旧是星辰大海。
近年各类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纷纷涌现,同时新建醒目的能效标准也逐步提升,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两年电池片转换效率提升幅度已从过去的年均0.3%左右提升至0.5%以上。新技术HJT、TOPCon量产转换效率已能做到24-25%,但是成本大于1.2元/W,目前仅用于少数户用市场。IBC则仍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尚未量产。目前单晶电池几乎全部采用PERC工艺,行业平均量产转化效率达22.3%,且提升迅速。
从性价比角度来看,PERC电池目前量产转化效率可达23%,与HJT/TOPCon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差异并不大,但成本却远低于新型电池,龙头企业成本约0.54-0.57元/W,且成本和转换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预计2-3年内PERC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技术。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同时降本需求迫切,这共同导致光伏产品高效化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PERC电池技术2019年渗透率已超65%。在国内外需求增长共同驱动下,2020年下游市场对高效电池片的需求热度预计将继续提升。
爱旭股份是 PERC最纯龙头,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提升PERC技术应用,利用研发优势,在2019年公司生产的单晶PERC 电池正面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2.50%,其中天津新厂房生产的产品效率达22.8%,良品率均超96%,天津新厂房也是全球首家规模量产166mm 电池的工厂。目前公司与通威转换效率并列行业第一梯队,达22.5%,领跑行业(行业平均22.3%)。
尽管未来几年PERC电池技术仍是主流路线,但由于电池片行业为技术、资本双密集型行业,公司同样高度重视其他技术路线的研发。针对N-TOPCon、HJT、IBC等技术路线,公司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以保证在电池技术方面的持续领先地位。未来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继续领跑行业,扩大公司业绩。
我们认为行业大尺寸化已经是大趋势,大尺寸平台能够显著降低平准化能源成本,并且大尺寸电池价格有溢价。当前时点爱旭股份大尺寸电池毛利率显著高于普通尺寸,随着公司大尺寸产能加码,爱旭股份在业绩承诺超额完成后,能够持续保持业绩高速增长。
我们预计爱旭股份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11.51亿元、13.39亿元;对应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38元、0.63元、0.73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7.84倍、16.97倍、14.58倍。对应合理估值的股价应为18--19元附近。
未来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光伏电池行业竞争者较多,产能扩产旺盛,若竞争进一步加剧,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2014年起,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目前看行业仍需政府补贴政策支持,如果未来补贴下降过快,光伏企业的盈利空间将被压缩,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电池产能单晶PERC占比高,目前量产高效电池的技术路径以单晶PERC为主,未来如果技术路径发生超预期的变化,可能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