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美国金毛昨天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戴口罩了,甚至要求送餐人员连手套都带上。瞬间我再次感受到了不控制疫情的恐怖,这个男人都低头了,不过他还在保留着自己的面子,他本人还是不戴。当天的记者发布会上,金毛还再次怼了记者,直接拒绝记者再次提问,原因是记者问美国的检测很好,防护很好,为啥还是做了全球第一,这是在竞速么?导致金毛直接拒绝回答,并且再次甩锅中国。这就是金毛,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配方。无法回答的问题甩锅就好了。在疫情爆发后的股市,医药股已经成为资本的宠儿,最近在筛选研报的时候,抓到了一个新的优质成长股——奥赛康。
奥赛康是国产质子泵抑制剂(PPIs)注射剂龙头企业,PPIs 产品线涵盖国内已上市的六个 PPIs中的五个,核心聚焦消化道溃疡、肿瘤、耐药菌传染、糖尿病四大治疗领域。公司董事长具有深厚的医药产业背景,主导研发上市了中国第一支国产 PPI 注射剂。早在1997 年,公司便成功上市了国产首支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奥西康。奥赛康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注射剂生产企业之一,在国内抗消化性溃疡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
奥赛康在质子泵抑制剂(PPI)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现已发展成为为中国最大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生产企业之一,并形成 PPI 优势产品群和抗肿瘤药优势产品组群,公司 PPI 产品线涵盖国内已经上市的六个 PPI 的其中五个,分别是奥西康(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奥维加(注射用兰索拉唑)、潘美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奥加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奥一明(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均为国产首家或首批上市。
在一致性评价方面,不仅公司的 PPI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申报数居国内前列,而且各品种进度也普遍处于领先地位,上市的 5 个 PPI 注射剂已经全部向 CDE 递交了一致性评价申请。3 个为国内首家申报一致性评价,即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雷贝拉唑钠,2 个为国内第二家申报一致性评价,即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部分品种市占率不高,未来有望率先过评并通过集采中标带来业绩的显著增长。
注射用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该产品由瑞典阿斯利康原研,1988 年在瑞典率先获批,1989 年在美国获批。公司奥西康为国产首家上市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市场份额国内领先。PDB 数据显示,2017、2018 和 2019 年奥美拉唑在样本医院的总销售额分别为 13.02 亿元、12.05 亿元、12.90 亿元,其中至 2019 年注射剂剂型占比约为 80%。2017、2018 和 2019 年公司该产品销售额占整个奥美拉唑市场比例分别达到42.98%、39.49%、40.18%。一致性评价方面,目前共有 13 家企业提交了奥美拉唑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申请,公司于 2018年 9 月申报并被 CDE 受理,为国内最早申报并被 CDE 受理的企业,目前处于在审评阶段,有望率先通过奥美拉唑注射剂一致性评价。
各企业奥美拉唑销售额分布
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理化性质与奥美拉唑相似。兰索拉唑原研为日本武田,其具有生物利用度较同类品种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和亲脂性较强的特点,对中老年慢性溃疡、受体拮抗剂难以治愈的溃疡病有明显的治愈促进作用,公司的奥维加是国产首家上市的注射用兰索拉唑,目前国内无进口产品。公司在兰索拉唑市场的市占率近年来趋于下降,兰索拉唑市场规模下降可能主要由于新一代产品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国产仿制药上市,兰索拉唑的市场被部分替代。至2019年公司兰索拉唑注射剂的市场占有率为 24.82%,过去五年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仍位列第二位。至 2019年公司该产品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为 2.11 亿元。兰索拉唑同样是以注射剂剂型占据主导地位,至 2019年占比约为82.4%。
各企业索拉唑销售额分布
雷贝拉唑是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是在兰索拉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抗幽门螺杆菌活性高,可非竞争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快速、更强大。雷贝拉唑在酸性环境下迅速分解,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上市后随即成为全球畅销药。公司的奥加明是国产首批上市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无进口对应产品,其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中国专利金奖。近年来,我国雷贝拉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是在雷贝拉唑注射剂领域,和其他 PPI 注射剂类似,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根据 PDB 样本医院数据,奥赛康、南京长澳制药、罗欣药业三家企业市占率高达 100%。其中,奥赛康的雷贝拉唑注射剂近年来增长迅速,市占率不断提高,至 2019 年市占率达到 31.62%。
我们认为奥赛康作为国内 PPI 注射剂龙头企业,现有业务增长稳健,PPI 注射剂形成“产品梯队+一致性评价进度领先+差异化手性 PPI”,未来有望在注射剂集采中占据优势。目前,公司研发管线多款重磅“创新药+高端首仿”系列品种差异化布局,有望凭借“自主研发+品种引进”等方式成功转型。公司今年看点在于三代 EGFR 抑制剂有望年底前后完成二期临床有条件申报上市,多款重磅高端仿制药有望独家率先获批上市,作为重要催化剂。长期来看,公司在创新品种积极布局,未来有望形成创新药产品梯队。综合来看公司是兼具长期逻辑和短期催化的行业优质公司。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0亿元、10.43亿元、12.03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95元、1.12元、1.3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0倍、17倍、14 倍。其对应合理估值的股价应为25---27元附近。
未来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公司创新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研发周期可能延长的风险;药品审评审评存在慢于预期的风险,存在无法按照预计时点获批的可能;新品销售受市场推广以及其他同类竞品竞争的影响可能存在销售低于预期的可能;未来注射剂大规模集采是大概率事件,存在部分品种降价超预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