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通常在取得债务资金的时候,已经在合同中约定好债务成本。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1)银行借款成本
如果企业是从银行取得的借款,那么到期必须支付本金和利息,利息率即企业债券的税前成本,利息率*(1-所得税税率)为税后成本。
如果企业从银行取得的借款中,有部分必须保留在银行,那么企业的税前债券成本高于利息率。例如,企业从银行取得了1000万元的3年期借款,利息率为6%,但银行要求必须有5%的余额留下来,另外,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实际税前利息率=(1000*6%)=[1000*(1-5%)]=6.32%
税后的利息(债权资本成本)=6.32%*(1-25%) =4.74%
如果企业从银行取得的借款要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实际的税前成本为利息率的一倍。因为,企业在借款的使用年度内,只用了一半的资金,却支付了全额的利息。所以,企业要根据取得借款的情况计算相关的资本成本。
(2)发行债券成本
发行债券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五种。
第一,到期收益率法。
企业如果当前有发行的长期债券,那么可以使用到期收益率法计算债券的税前成本。
对于债券来说,未来现金流入有两种类型:一是本金,二是利息。
第二,对照法。
如果某家企业没有发行债券,就需要找一家可比企业作为参照,用可比企业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作为该家企业的长期债务成本。
当然,可比企业必须同该企业是同一行业,且规模和商业模式基本相同。不能用房地产企业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钢铁行业的长期债务成本。
就像我们买房子,先看地区,再看地段,最后看格局。如果房子没有明确的标价,可以参照同地段、同楼层、同格局的房屋价格。
第三,风险调整法。
如果上述的两种方法都不能用来计算企业的债务成本,那么企业就需要使用风险调整法来估计债务的成本。
税前债务成本=政府债券的市场回报率+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率
如,政府债券的市场回报率为4%,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率为5%,则债务的税前成本为9%。
第四,财务比率法。
如果上述三种方法都没法使用,企业可以使用财务比率法来估计债务成本。
其实,该方法是风险调整法的延伸。企业需要知道目标企业的关键财务比率,并根据这些比率来判断企业的信用级别,确定企业信用级别后,再利用风险调整法确定债务的成本。
第五,税后债务成本法。
税后债务成本的公式如下:
税后债务成本=税前债务成本*(1-所得税税率)
计算企业债务成本的时候,必须使用税后的成本,因为债务资金的成本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
例如,企业银行借款的利率是10%,所得税税率是25%,则,银行借款的税后成本=10% *( 1-25%)=7.5%,相当于国家为企业减免了2.5%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