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金融界的2000多名官员,及知名银行家、资本家云集,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52届年会召开。
大幕拉开,两位世界级的聚焦人物相继粉墨登场。
这是一对不共戴天的冤家,又是两位世人仰目的强人:一位是当今马来西亚总理,位高权重,集一国之尊的马哈蒂尔:;另一位则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令国际金融界襟若寒蝉的乔治·索罗斯。
其时,距1997年7月2日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的开始,已有百日之隔。
9月20日,马哈蒂尔总理在年会的一次研讨会上,面对400多位银行家、资本家及政府官员,作了题为《亚洲的机遇》的演讲,借机再次抨击国际外汇炒家。尽管这次马总理没有指名道姓,大家却都心知肚明:马哈蒂尔对索罗斯早已恨之人骨!
两小时的演讲,精彩纷呈,席间掌声不断。
可以说,这时最着急的要数场外为数众多的新闻记者了。这次研讨会应发的50张记者入场券一早就已全部派光。可怜迟到者只好在场外通过闭路电视收看实况。来自香港会场的电波以各种频率向世界各地播散。
与此同时,那位乔治·索罗斯先生却还在美国悠闲地收看着马总理的讲演。他心里清楚,再过几个小时,他将在香港年会上对此展开反击。尽管过去几个月中,他在东南亚的所作所为并非光彩,这一回,他仍和以往一样充满自信。
在准备回击马哈消尔的同时,索罗斯已安排其基金会首席战略家,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率先发难。香港时间9月20日,德鲁肯米勒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索罗斯对马来西亚货币动荡不负任何责任,”他说,“更应为此负责的是那些放任信贷迅速扩张的政客和官僚,是他们为剧烈波动创造了条件。”
一场唇枪舌剑的大论战似乎已成定局。
索罗斯一如往口金融场上的狙击手,静静地等待着良机,他自信的内心是否也有丝许忧虑?
而同时,香港会场中,马哈蒂尔却多次声明,他坚决不同国际投机者见面。
当索罗斯听到这个声明时,失望中掺杂着些许的轻松,他知道,这是他整装前往香港的时候了。
当然,最失望的还是那些翘首以待的记者们。9月20日下午,他们终于确认:马哈蒂尔只在香港逗留一天,而索罗斯21日才能乘机抵达。失望之余,记者们只好把更高的期望押在第二天索罗斯的演讲上了。
9月21日,一大早,近百名记者就在组委会发放研讨会记者入场券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龙。这次的幸运者依然只有50名,迟到的只好另想办法。他们从机场到会场,沿路出击,一路追寻索罗斯的踪迹,就连外貌相似的过路人都要一一仔细打下午17时30分,索罗斯终于在《朝着全球开放社会迈进》的研讨会上露面,并对在座的650位银行家和政府官员开始了题为《我不是白痴》的演说。在历时近两小时的过程中,整个会场笑语不断,高潮迭起。而组委会为了安抚场外,无奈中只好破例让部分没票的记者入场。
索罗斯反唇相讥,称马哈蒂尔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危险人物。他说,实际上,近两个多月来,他的基金并没有参与抛售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名称),甚至还在买进,可是林吉特仍在急泄――所以,他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能够左右汇市的升降。索罗斯近乎愤怒地说,马哈蒂尔才是马来西亚货币下跌的罪魁祸首。而他只是不幸地被当成替罪羊。为了塑造形象,索罗斯还在会上对受东南亚货币动荡打击的“穷人”表示同情。但他同时强调,他不同情马哈蒂尔,因为他是主要责任人之一。
9月22日,星期一,东南亚汇市刚开始交易就急跌不止,马来西亚林吉特更是倍受打击,一度又跌创历史最低水平。
67岁的索罗斯又一次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耳边回荡起少年时“我就是上帝”的狂语。
然而,这微笑,这狂语,带给英国、墨西哥和东南亚各国的却是苦涩难言的扼腕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