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谈新范式时,脑子里并没有想到暴涨一暴跌模型。我想的是反身性理论。暴涨一暴跌模型只是反身性的一个有说服力的例证。它之所以有说服力是因为它描述了市场行为与流行范式存在直接的矛盾,流行范式认为市场会趋向均衡。此时在市场处于动荡时,它应该更有说服力。流行范式不能解释现状,而反身性理论能做到这一点。现在,要求废除流行范式的声音更加强烈了。那种认为市场会自动趋向均衡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当前的市场动荡,它怂恿监管当局放弃其职权,而依赖市场机制去做自我修正。价格(尽管会随机波动)会回归到均值的想法曾经是合成金融工具和投资的指导原则,但现在这些工具都已经分崩离析了。
反身性理论与均衡理论的性质不同。均衡理论自认为是科学的理论,是符合卡尔•波普科学方法论的。它带有普适性,可以反过来用于确定性预测和解释,这与自然科学的理论类似。但反身性理论不这样认为。反身性理论宣称:反身性,不管何时发生,都会向事件的过程加入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想找到能提供确定预测的理论是徒劳的。
我认为,反身性理论可以比流行范式更好地解释目前的状况。但是我承认,它做不了旧范式所能做到的事情。它无法提供像自然科学那样的普适性。反身性理论认为,社会活动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会把他们的偏见和错误观念带到事件的过程中,于是增加了其不确定性。事情一般沿着单向的路径发展变化,那不是由普适的法则预先确定好的,而是出于参与者的观点与真实事态之间的反身性互动。相应地,与预测未来相比,反身性理论在解释事件方面更有把握。这与我们对科学理论的期望大不相同。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如果承认反身性,他们就应该彻底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解释方式,这也正是阻碍反身性成为通行范式的原因。当前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或许能有利于反身性理论在这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我的理论已提出有20年了,但是一直未受到重视。就连我自己也开始怀疑它的意义所在。我要承认,我的说明还不够精确和连贯,即便现在我还有改进余地。但是我不再怀疑的是,我提出的新范式可以比流行范式更好地解释当前的危机。这一新范式能够发展到多远尚不得而知。这是我一个人所能尽的最大努力了,其他人应该关注并参与进来,正是这一点促使我撰写了本书。
根据新范式,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事件可以更好地被解释成历史的一种形式。过去已经确定无疑,未来则是不确定的。因此,解释当前状况如何形成比预测未来更加容易。目前,不是一种,而是几种反身性过程在同时运行,这使得事情的发展具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解释清楚仍然很难。历史尽管已经是唯一确定的了,但过于芜杂,除非能把其过程和其中的个体事件数量减少到可以处理的程度,否则是很难弄清楚的。这才是超级泡沫假说的用武之地。在研究历史时,一种假说可以帮助你挑拣出哪些才是值得考虑的事件。
用超级泡沫假说也许可以创造出一部全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当前金融危机的金融发展史,但这已经超出本书范畴,也是我力所不及的。在第6章,我将讲述自己在金融市场半个多世纪的经历,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一部个人史。我认为它比详细的历史叙述更具有启发性。之后,我把经验向前推进一步。在2008年年初,我记录了我对全年的展望以及随后我的观点变化。这种实时的体验就是为了说明我的想法如何应用于实践。第8章,我开始讨论一些可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