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到此为止,我都在介绍抽象的理论。我认为,在思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联系,当其同时影响对方时,就会给参与者的思想以及事件的进程带来不确定性。我把这叫做双向互动的反身性,它使独一无二的历史性进程有別于那些平凡单调的日常事物。现在,我必须提出一些具体的证据,来说明反身性状态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在历史上非常显著。
为此,我先不提政治历史,而是从金融市场讲起。金融市场是个非常好的实验室,因为价格及其他数据资料都是公开的、定量化的。当然,政治和历史领域也存在大量的反身性状态,但表达和分析起来要更困难一些。拿金融市场做实验的好处主要在于,我的反身性理论与公认的“金融市场趋于均衡”一类的理论之间是存在直接冲突的。如果均衡理论是对的,反身性理论就不成立。同样,如果反身性理论是对的,均衡理论就不成立。我们在描述金融市场的行为时,需要将其解释成某种历史进程,它是不可预测的,并不服从于某种永远成立的法则。如果这一观点对金融市场适用,那么对其他历史事件也会同样适用,因为后者遇到的反身性问题还要少一些。
我最先对外提出金融市场的反身性理论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然而我的理论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现已时过境迁了。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现有的理论范式存在缺陷,但却没能推出一种新的范式。2007年8月爆发并造成大面积金融动荡的次贷危机将对新范式的产生形成一定的推动。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注意到反身性现象,而我的理论则对此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当前,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在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中逐步显现出来的反身性过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我们对其理解认识不到位,结局将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负面的结果,我们对认知功能给予的重视程度应该超过操控功能。在此,我仅对我的理论做些一般性阐述,我在第二篇中将结合现实进行应用分析。
均衡理论
经济学理论希望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意在从经济现象中归纳建立一个永远成立的一般性原则,并反过来再应用于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完全竞争理论模仿牛顿物理学,规定市场价格就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该理论就像欧几里德几何学一样被当做公理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它实际上依赖于假设,其所有的结论都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演和数学运算得出来的。假设要求的是一些理想化的状态,但其结论却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完全竞争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人类不加限制的追求自利的行为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当每个企业都在边际成本等干市场价格上从事生产,而消费者都在边际效用等于市场价格上消费时,市场就会达到均衡点。通过数学运算可以发现,均衡状态是使得所有市场参与者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条原则就是19世纪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政策的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