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性在金融市场上体现得最明显,也最适合研究,因为金融市场受到这种法则制约,而在其他领域,科学尚不发达。然而即便是在金融市场,能被证明的反身性过程也是间歇出现的。市场每天的变化似乎服从某种统计规律,但偶尔这些规律也会被打破。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常每天都例行发生的事件,另一种是例外的反身性过程。后者很重要,因为历史可能因此改变路径。这种想法促使我认为,历史性的事件与日常事件的不同在于其反身性,但这一论点站不住脚。历史性事件很多,比如地震就不是反身性的。讨论平常性和反身性的区別就像是同义反复:反身性没有让现实的客观方面或主观方面都保持不变。
鉴于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取得很大进展,反身性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別的槪念取代了。反身性只区别两种功能:认知功能和
操控功能。与那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脑和语言功能精微细致的分析相比,这种区分显得相当粗糙。然而,这个槪念并没有失去其实用性。它准确指出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世界看法的分野。他们主要关切的还是认知功能,在操控功能影响认知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上,哲学家和科学家往往都视而不见,或故意不予以考量。经济学理论是最好的例子。完全竞争理论的基础是完备知识的假设。当这一假设站不住脚时,经济学家宁愿找一些精致的歪理来维护他们建立的经济学大厦,也拒不承认邪恶的反身性作用。完备知识、完全信息的假设就这样演变成为理性预期学说——它构建了一个虚假的与现实毫不相似的世界。我在第4章将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人类的不确定性原理
反身性的特点在于它在参与者的思想及其所参与的情境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因素。反身性有点像韦纳?海森堡在量子物理学中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但二者有一个不同点:量子物理研究的现象中不存在善于思考的人类。海森堡发现的不确定性原理并未改变粒子或波的运动,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点,但反身性的存在却改变了人类的行为。因此,反身性中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参与者,也让那些试图构建左右人类行为的普世法则的社会学家们吃了一惊。这种附加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以称之为人类的不确定性原理,它使得社会科学研究变得更复杂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