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性
前面既已说明我的概念框架的重要性,那么现在我要着手详述一些复杂的内容,这些内容我在槪要介绍中都隐去了。过去很多年,我在自己的哲学思想上花了很大精力。现在我要简述一下我遇到的难题,并总结一下我得出的结论。
在易错性和反身性的区别上,我没有弄得非常清楚。人类是参与者,而不只是旁观者,人类获取的知识并不足以指引其行动,我们无法仅仅凭借知识做出决策。这就是我用“易错性”这个词所刻画的情形。如果没有易错性,也就不存在反身性了(既然人可以基于知识进行决策,反身性情况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消失了),但易错性并不仅仅存在于反身性的情形。换句话说,易错性是更一般化的状态,而反身性是特殊的状态。
人的认识天生就不完美,因为人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而局部是无法完全认识整体的。对于人们的认识不完美,我的意思是不完整、扭曲且无法给出清晰的定义。人类的大脑无法直接捕捉现实,而只能经由从现实中推断出的信息来了解现实。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实际上需要处理的信息却是无限的。人类必须要把能接触到的信息减少到能够处理的程度,故而需要借助各种技巧——归纳概括、明喻、暗喻、习俗、惯例以及其他常规经验等。这些技巧扭曲了所要处理的信息,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进而使现实变得更加复杂,认识的难度也加大了。
要想获得知识,就需要把思维及其客体事实区分开。事实必须独立于人们对它的判断,但是当你是你所要了解的世界的一部分时,就很难做出区分了。你必须把自己放在一个超然物外的位置上从远距离去观察。在到达那个位置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能创造出奇迹,但始终无法完全逾越的一个现实是,人仍旧是自己所认识的对象的一分子。
自从我在50多年前开始构思我的概念框架时起,认知科学在解释人类大脑功能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在此我想援引认知科学的两个主要原则,因为这两个原则非常有助于理解我提出的易错性问题。一是根据乔治?莱可夫(GeorgeLakoff)的学说,人的意识知觉是人类大脑中新加入的元素,但在动物大脑中是已添加过的因素。二是按照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的理论,理性和情感是无法分离的。这些特点体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上。很多常用的隐喻手法都与动物的基本视觉和运动功能有关,带有一定的情感内涵。好比向上向前就是好的,向下向后就是坏的;清澈明亮就是好的,而浑浊阴暗就是坏的。普通语言对世界的描述不甚精确,情感也不太到位,但在抓住要点迅速决策方面却独具诀窍。逻辑和数学更精确也更客观,但在生命问题上却捉襟见肘。普通语言所体现的意思无法准确描述所要表达的事实,反而使人们生活中面对的事实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