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是短期投资的高手,不少人认为索罗斯是标准的投机客,一定很缺乏耐心,专走短线。这其实是一种误区。事实上,索罗斯不但不缺乏耐心,反而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他在等待投资时机的时候,往往一等就是好几年。
索罗斯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急功近利的短期炒作也许能賺到一点小钱,却赚不到大钱。在投资市场上,需要的是稳键的长期投资,急功近利只会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更大。
短期炒作的关键在于快进快出,在频繁的交易中迅速地赚取差价,这要求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但是,影响股价的因素千变万化,有宏观的、微观的、国内的、国外的。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不期而至的消息,都有可能彻底改变股市的走势。假如投资者稍有疏忽,就会掉人股市的陷阱,最终前功尽弃,甚至是血本无归。
投资是一个依靠复杂的分析和抉择的过程。在做每项投资决策前,投资者需要从产品、市场、企业、政策等制约股价走势的各方面进行考虑,这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想在短时间内作出周全的考虑几乎不可能,既要频繁进出,又想不耽误日常的事务,必然会掉人自己设置的绳索里。股票投资的最大错误就是幻想着市场会跟自已的意愿运行,万一出现跟意愿背离的走势便没有资金和时间去降低亏损了。导致投资者越陷越深,最后彻底被市场吞灭。
从理论上讲,投资者想要通过短线投资取得良好的收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准确把握住出人市的时机;二是要跟上市场热点的切换;三是信息要及时、准确;四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
一个华尔街的投资家曾经说过,短期投资是投票机,长期投资是称重机。索罗斯也认为,短期内出现波动的情况经常存在,频繁地进行买卖,就可能会出现高点买进、低点卖出的局面,影响投资的收益,还增加了被套牢的风险。
但为什么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短期炒作呢?很多的投资者对股市有着极大的恐惧心理,他们认为股市是变化万端的,因此,他们在短期内获得些利润的时候,就会被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左右着,这种情绪使他们昼夜难安,进而陷人反反复复的衡量和思考中。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往往会抛售股票,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他们看来,运用短线操作或者是在股市中频繁出人,是风险最低的投资方式。
索罗斯认为这种观点是没有道理的。他认为,如果对股票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这种心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他分析,在实际的投资市场上,投资者由于对投资风险的无知造成对市场的恐惧,时刻对市场的逆转担心。所以短线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使投资者对市场整体的把握出现偏差,导致产生买在高处和卖在低处的问题,使最终的利益受损。
其实,在投资大师们眼中,短期炒作都应该是投资者尽量避免的行为。巴菲特对短期投资就给了这样的忠告: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能够成功预测股市在短期内的波动走向,对股市的短期波动进行预测是一种幼稚的行为,投资者应当尽量避免运用这种投资方式。
那么,短线炒作就完全不可取吗?不是这样的,要想通过短线操作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强势股就成了首选,只有强势股才能给短线操作赢得获利空间,但从价值角度来看,那些强势股票的价格已经都远远地超出其内在价值,越过安全边际的防线,这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出现意想不到的利空时,强势股下行空间远远地大于在安全边际附近的弱势股,投资者便会在炒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卷人。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短线操作的利润率比长期投资要高。他们把这种短期利润看作是成功的标志,甚至标榜自己的能力超过索罗斯和巴菲特。
很多华尔街的投资家都反对投资的短线行为,认为这是对市场没有益处的做法。一个真正以投资为使命的投资者,从来不去追逐市场的短期利润,也从不因为某一个企业 的股票在短期内出现涨势就去跟进。索罗斯也告诫投资者说:“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市场价格每天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个经济事件或者政治事件使你焦虑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对象。相反,我希望你们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人之一。”
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操作,就是避免风险,能够帮助你在投资市场上培养出冷静理智的投资心理,以应付不断变化的市场。
不过分相信投资天赋
不少投资者相信,成功的投资者都是金融领域的天才,都是天赋异禀的高手。他们常常抱怨自己没有巴菲特、索罗斯那样的投资天赋和才能。然而事实上,投资过程中并没有所谓的天才,更没有股神,投资者不能过分迷信于投资者的天赋和才能,而忽略了对自身操作经验的积累和证券知识的储备。那些“极具天赋”的华尔街天才,也是一些普通的投资者,只不过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操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和独特的投资风格。
证券投资技巧并不会世袭。如果每个投资者都把希望寄托在遗传基因上,祈祷上帝赐予自己过人的天赋,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厉害的投资大师脱颖而出了。著名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说过:“在华尔街,别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投资天才,但我在摇篮里的时候,旁边并没有吊着播放股票行情的收音机;我长乳牙的时候,也没有咬过股票交易单;我在上小学的时候,也并没有投资股票。相反,我的少年时代仅仅是一个高尔夫求童,只不过别的球童在高尔夫球场上,仅仅是为了挣取他需要的薪金,而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倾听客人对投资股票的经验交流。”股神巴菲特从小就喜欢股票,并不意味着巴菲特就比别人更有投资天赋,可能他的兴趣比别人更浓厚,因而他更早开始关注股票,也更乐于学习关于股票的知识和技能。
虽然在股市中有人赔钱到血本无归,也有人赚得不亦乐乎,但是大部分投资者获得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当然,这里不包括极少数直接参与内幕交易的投资者)。就算是金融大鳄索罗斯,也是从最普通的套利交易员开始做起的。他在成为专门分析宏观形势的投资大师之前,也曾对着几十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苦苦思索,也曾不辞辛苦跑去目标公司实地考察,只求多获得一些上市公司股票的相关信息。利润只会落到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善于把握时机的投资者,有些投资者在市场中亏得一败涂地,并不是自己不如别人头脑灵活,更不是自己不具备所谓的投资天赋,而是没有下够功夫,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投资策略和操作方法。
很多人认为华尔街投资机构的负责人是具有投资天赋的,因为他们作出的决断往往都比较准确。事实绝非如此,华尔街分析师的投资天赋并不比常人高超多少,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他们能够享受一个投资团队的研究成果,得到整个投资团队的协助。比如索罗斯的基金公司里,就成立了不同的投资小组,各自分工合作。而索罗斯自己也不会事事亲力亲为,而只是确定公司的战略和投资方向。一旦“大师们”离开了自己的投资团队,他们就会像其他的普通投资者一样, 在市场中感到无所适从。像沃伦.巴菲特、吉姆。罗杰斯、查理。芒格、乔治。索罗斯等投资大师,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让人羡慕的赫赫战绩,也并不是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投资才能,而主要是由于他们后天在投资领域投入了超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厌其烦地收集信息,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做出投资决策。
每个人的智力情况是不一样的,但真的是智商高的人就比智商低的人更容易投资获利吗?当然不是。智商的高低并不是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索罗斯本人并没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甚至连证券分析师的资格考试都没有通过。他在学校里,也没有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苦苦追随深人研究,相反的,他的秘诀是依靠自己的投资哲学进行操作。
金融领城并没有所谓的万能定律,任何人都可能成功,任何人都可能失败。投资者应该多关注于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天赋。如果投资者忽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而去追求并不存在的投资天赋,那岂不是舍本逐末?
任何投资才能都是后天所得
投资者经常会被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不要相信投资天赋,不要相信股神,更不要相信投资家的指导,事实也确实如此。真正如巴菲特和索罗斯那样的人少之又少。并且,他也并非天生就是投资领域的高手。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这样告诫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是没有天才的,所谓的投资天才们,无非是他们根据自身的投资经验总结出来的适合自己操作的方法,可是这些方法一般的投资者只要能够付出努力和时间的话,一样可以掌握。他觉得,任何投资才能都是后天的经验积累所得。对此索罗斯也认为,没有努力就没有天才。
索罗斯在最初开办基金公司时,每天订阅了近40份的各种类型的商业报纸和杂志,研兖约30份年度报告,还不断地收集世界,上1500多家公司的财务记录。试想,如果没有对宽广的商业领域长期地研究和调查,就不会有索罗斯驰骋国际金融市场的雄风。事实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先天生的,而是需要切切实实的学习和实践。
在美国投资市场上,有一个被舆论长期定论为是投资天才的人,他叫斯文森。索罗斯也总是以他为例,来说明投资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
1980年,27 岁的斯文森拿到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就来到了华尔街,并很快开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正当斯文森在华尔街的事业进- -步发 展时,他的母校耶鲁大学的基金投资回报率却长期陷人了低谷。1970 年至1982年。耶鲁捐赠基金的年均净收益率仅为6.5%。1985 年,在各方面的大力举荐下,斯文森被任命为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主管。
起初,斯文森并没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不知该如何管理耶鲁这笔巨大的捐赠基金。为此他先雇用了耶鲁的一个老同学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两人花了数年的时间评估各种投资组合,并研究不同的投资战略。在反复进行了多次的实验之后,逐渐开阔了视野,斯文森慢慢地开始将自已投资组合的理论付诸实践。他将原本投在国内股票债券上大约3/4的耶鲁捐赠基金分散到其他一系列的投资项目中,包括购买公司的基金、股权和地产、建材、房、设备等硬资产。斯文森并不强调对债券和现金的投资,他认为债券和现金只能带来低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尽管斯文森的一些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些投资组合恰恰验证了投资组合理论所预料的:投资组合降低了波动性,从而提高收益率。事后证明,斯文森的这套投资方式使耶鲁捐赠基金的收益无数倍地增长。
后来,人们总是将斯文森的成功不仅仅归功于科学的投资战略,还引申为斯文森的天赋起到了的决定性作用。一直以来,斯文森最令人震惊的举动是聘用基金管理人,这一项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斯文森是如何做的呢?他通过挑选聪明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将耶魯的捐赠基金分派给100多个不同的经理人,包括几十只对冲基金。他成功地利用这些基金管理人扩大基金的再生能力,开创了现代基金管理模式的先河。人们都将斯文森当作天赋起决定作用的例子,但斯文森本人坦言,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只是自己的方法对路而已,那是背后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和努力。他认为自己在挑选基金人才方面,也是不断学习的结果。他对任何有才能的人都感兴趣。他喜欢有激情的人以及那些对自已从事的行业狂热的人。同时,耶鲁大学的名声也给斯文森挑选一流的人才 提供了便利,因而他不用担心在华尔街会缺乏愿意出力的耶鲁优秀毕业生。另外,他认为在基金投资行业打拼多年的明星基金经理人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例如,他在选择基金管理人的时候,曾经在不同行业之间公开招聘,可是他总是优先录取基金管基行业内的尖端人才。因为他相信站在行业最前端的人都是具有投资天赋的。但是,事实却让他十分地吃惊一那些在金融服务业或術生品行业的人才的投资收益率远比专业的基金经理人的投资收益率高得多。从此之后,斯文森再也不相信所谓的投资天赋和投资经验。因为斯文森要的是人才,是投资收益率,而不是所谓的“天才”或“天赋”。
索罗斯认为,和自己一样,“投资天才”彼得.林奇就是掌握了人才的使用规律和风险的安全边际意识,才获得巨大成功的。世界上是没有投资天才的,他们的经历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也同样普通。索罗斯总是这样说道:“记住啊,我们都是普通的投资者。”
在华尔街上,那些被传言为具有天赋的投资家,几乎都是一些投资机构的领导者。这便意味着他们在长期的机构研究和市场调查中,掌握着大量的详细资料与信息。另一方面,他们还享受着集体的研究成果。因此他们才会比一般的投资者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他们有时也会与普通的投资者-样,在市场中茫然和失落,难以掌握什么高超的投资技巧。投资市场上不断有人赚有人亏,往往是亏得多的人产生自己没有投资天赋的感觉。他们感觉自己也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可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然后,他们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思考有问题,或者头脑不精明、眼光不敏锐。但他们恰恰忽视了一点,即投资市场上的成功者一般是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投资者。
由于投资市场上每个人不同的投资特点,会形成不同的成功方式,所以容易使人们误会天赋所起到的作用。曾经有人拿吉姆。罗杰斯、查理,蒙格还有其他投资家的例子反驳索罗斯不相信投资天赋的说法。索罗斯回应说:“很多人都是具有天赋的。只是当天赋反映到投资上时,它就无法起到过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的聪明在投资上是没有用处的。那些投资大师创造出惊人的业绩,一方面他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的投资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勤奋和坚持不懈得来的。”过分地去追求投资天赋,而忽视本身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将会导致投资者投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