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革命导师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索罗斯对此可谓是理解得非常透彻。有道是“不是闲人闲不住,真是闲人非等闲。”这句话用在索罗斯身上最贴切不过。其实,不仅是索罗斯,全球股市大亨都是如此,否则他们手中握有几百上千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还不得整天为投资的事忙得焦头烂额啊?事实恰好相反,无论沃伦·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索罗斯他们,无一不是“休闲得很”。他们每天几乎不看股市盘面,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宏观基本面,所谓“功夫在诗外”。
例如,巴菲特特地把自己的公司开在他的家乡小镇,办公室里甚至没有电脑和股票交易终端机。他说,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避免听到小道消息,有助于自己冷静思考。彼得·林奇在掌管全球规模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时,工作人员只有两名助手。他说,人一多,彼此之间沟通时间就延长了,纷杂的事物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思考。
回过头来看索罗斯。他说自己每天都要花三分之一时间用于思考,三分之一时间用于阅读各种资料和情报。根据他的理解,思考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事外,保持一种客观和超然,搞清自己将来要到何处去、世界要往何处去等问题。
索罗斯的“休息”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除了短线投机炒作外也会搞长线投资,以时间换空间;二是当大行情不好时,他会“金盆洗手”。
先说第一点,索罗斯具有极好的耐心,绝对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他是金融投机分子,所以只是擅长于做短差,没有耐心做长线。普通人都懂“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索罗斯又岂能不懂?
比如,1992年索罗斯重创英格兰银行,实际上在此以前他就已经布局了三年。1989年时,索罗斯对狙击英镑还只是一种初步设想,可是就是这种初步设想让他足足准备了三年,你能说他没有耐心吗?要知道,普通投资者在股票买卖时不要说准备三年,就连三天也等不及,多数人今天买入明天就希望它涨停,如果连续一个星期没动静,就要牢骚满腹了。这样的心态是否有助于投资获利,尽人皆知。
补充说明的是,索罗斯所理解的耐心并不仅仅是时间,同样包括空间。也就是说,理性投资者应当具有极佳的耐心,并不是指要耐得住寂寞;只要买卖价格合适,当天买入卖出也并非不可以,尤其是在股票可以做空的背景下,耐心就更不是指股票捂在手中的时间长短了。
再看第二点,即关于索罗斯宣布“退休”的事。
1998年8月5日,索罗斯联合其他几家国际金融巨头,其中主要是美资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联手对香港金融市场发动攻击。这场战役一直延续到8月28日,以索罗斯一方的失败而告终。
然后从1999年开始,索罗斯好像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索罗斯才重新一展身手,并且大获成功。
首先是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索罗斯对此欢欣鼓舞,并且非常看好欧元的发展前景。可是他没想到,欧元币值在短时间内就下跌了24%,索罗斯为此损失了10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当时全球股市中的网络股非常火爆,可是索罗斯并不看好网络股,没有参与其中,结果使得到1999年7月时量子基金规模缩水了20%。要不是后来迷途知返,赶紧大量买入科技股、卖出传统经济股,量子基金当年的收益率根本不可能达到35%的水平。
可是好景不长,从2000年3月15日开始科技股价格急剧下跌,同样连累到索罗斯基金出现大幅度亏损,短短两个星期内就缩水20%。
这时候的索罗斯感到自己昏招迭出,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2000年6月,索罗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担露心迹说:“我想我不久前失去了那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我就像一个老拳击手,不应该再站在拳击台上。”
这就是为什么读者看到70周岁的索罗斯随后宣布退休,不再在全球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慈善方面的原因。
与此相配合,索罗斯把他旗下的量子基金、量子新兴基金合并为量子慈善基金,交给自己38岁的儿子罗伯特打理,也顺便锻炼一下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