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老虎打吨的时候
英镑和美元一样,是全球硬通货。长期以来,英镑在全球具有极高的威望,“母以子贵”,发行英镑的英格兰银行本身也就代表着繁荣和力量。可是俗话说“老虎也有打吨的时候”,在貌似强大无比背后,就被索罗斯一眼看出了漏洞。于是,索罗斯准备给英镑一点颜色瞧瞧,动摇动摇这根在西方国家眼里坚强无比的金融支柱。
1991年2月9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辩论,会议通过并草签了《欧洲联盟条约》(包括《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史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共同体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一体化步伐在进一步加快。
根据该条约设想,当时参加这次会议的12个欧洲共同体联盟国,将在2000年前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而事实上,从1987年开始大多数欧洲货币就已经稳定在德国马克上了。建立单一货币是大势所趋,但这种做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要把各国货币硬性统一到某种货币上来,必定会“有人欢喜有人忧”。
以英镑为例,当时的英镑汇率为1英镑兑2.95马克,应该是很高的水平了。索罗斯认为,欧洲共同体联盟建立后,各成员国必须保持同一水平的汇率;如果汇率多样化,容易招致国际游资的冲击。而当时的英国经济正在衰退中,英镑以后要想长期保持这样的高汇率基本上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长期来看英镑必然要贬值。当然,这种情形不仅反映在英镑上,同样也反映在意大利里拉、法国法郎上。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英国政府一定会被迫退出这种牵强附会的货币汇率机制,否则成本太高。
看准了这一点,索罗斯开始行动了。索罗斯想,凭他的崇高信誉,用10亿美元作为抵押能借到100亿美元资金用于炒作。如果他大量抛售英镑,造成英镑贬值预期,必定会引发英国股市震荡,连带影响到其他国家汇率发生变动,在这种天下大乱之际,他正可以乱中取胜大捞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