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不只是海归的涌入,2009年,不少私募选择了到海外去。在海外设立对冲基金,是很多私募扩展战略业务的海外棋子。
吕俊于2009年4月在香港地区成立JTM Capital Partners公司,6月中旬,其在香港发起设立的大中华对冲基金完成募集。
据悉,与其合作发起的两位高层中,其中一位是曾任摩根资产大中华投资总监的钟民颖。这只对外基金叫做China Opportunity Fund,而吕俊的从容投资将向其提供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研究及投资工作。
早就与海外机构进行对冲基金实践的还有康晓阳。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球视野的中国概念基金,天马全球宏观基金于2009年7月正式发行,这已经是天马旗下的第3只具有海外背景的对冲基金。
“在全球资本市场,关于财富吞噬和蒸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中国有一些海外投资经验的基金或机构,投资者至少可以咨询。”康晓阳说,中国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
事实上,酝酿出海的私募基金越来越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柏坊资产管理公司,是内地首批获得香港的投资顾问及资产管理牌照的私募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出海做二级市场的国内私募有近20家。事实上,大部分私募都选择在香港设立对冲基金,赵丹阳就是最早吃螃蟹的人。除了以上提及的基金,早前试水较为成功的还有景林资产、孔子国际。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阳光私募也在积极争当QFII的投资顾问。诸如前广发基金基金经理、汇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何震,前长盛基金经理、现任深圳武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田荣华都分别与相关QFII机构在详谈合作细节。
2009年9月4日下午,国家外管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宣布将QFII机构申请投资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这让许多QFII机构为之一振,好消息不仅于此,QFII机构的投资本金将从一年锁定期缩短至3个月。这个消息,不仅令QFII机构大快人心,也让有实力的私募再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由此可见,QFII本土化之路,与国际化对冲基金之路,同样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