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展之初,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全国各地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成立初期,大部分会员都是信托公司,而许多证券公司都是由原来信托公司旗下的证券业务重组而来的。
虽然那个时候的信托,还处在一个尚未独立开发的蒙昧阶段,但它无疑是最早的市场参与主体。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中国信托业宣告复业。当时,国家就已经把信托公司作为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一部分。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信托投资公司急速扩张,在80年代末期最多达1000多家。当时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从经营多种银行业务如存贷款业务、经营进出口贸易,到房地产开发,向企业、政府提供贷款等多种实业投资相关业务,除此之外还大规模介入证券市场和不动产投资业务。可以看到,早期信托的混业经营状况,给后期转向高端理财单一方向带来了许多波折。截至2009年,信托业已经至少进行了6次行业大整顿,才基本确立了阳光私募服务的大体模式。
而信托公司本身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合作的投资公司—多为私募,也呈现出不同的投资文化。诸如近几年在私募圈颇为走红的重庆信托,其实早在1984年10月就已成立,当时叫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2007年5月,才更名为重庆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说起重庆信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马世兵。
马世兵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毕业于南开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两年后请缨到深圳蛇口组建重庆国投深圳营业部,是中国证券市场著名的“南开帮”领军人物之一。当时重庆国投有“两兵”:马世兵和孙兵。但圈内人士透露,孙兵业务能力一般,但是很会搞关系,深得上层人心,在总部尤为得势。
马世兵到深圳开拓市场时,重庆国投总部只给了他一块“营业部”的牌子。不过,马世兵并非等闲之辈,他租借当时深圳蛇口最便宜的房子做营业部,赊购几十台电脑,再从朋友处借了200万元,就这样,重庆国投深圳营业部在蛇口正式开张了。深圳蛇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祥地,也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的发祥地。马世兵主持的营业部一炮打响,开张不到半年市值就达到40多亿元,成交量位居全国前列,当时的空前盛况令马世兵开创了“免费午餐盒饭的先河”—每次排队领盒饭的客户达近千名。营业部高峰时年纯利5000万元,占重庆国投的一大半,于是他借此大好形势成功运作短线项目,当时共运作了燃气股份、通程控股、中关村、深能源等15个项目。
重庆信托之所以其后与金中和(邓继军)、策略大师等风格激进大胆的私募合作密切,也顺理成章。后来,重庆国投重组为西南证券,此时孙兵担任西南证券总裁,马世兵负气远走甘肃证券任副总,后又回深圳创立深圳北融投资集团,更是挥鞭直进,运作粤电力、深万科、佛山照明,首创绩优蓝筹股投资理念而躲过2001年股市大跌的劫难。2003年下半年,马世兵收购西北证券,大展宏图,向成为中国的美林证券这个目标挺进。此时,孙兵领导的西南证券正处于破产的边缘。
中国的第一个股票柜台—上海静安证券营业部,出自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而我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上海万国证券也是由上海市财政局出资发起成立的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这家信托公司,是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此后也成为私募中“上海模式”的创立机构。2007年7月,按照信托新规的要求,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并换发了新的金融许可证。
就连日后在阳光私募占领半壁江山的华润深国投,前身也是1982年8月成立的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1988年4月深发展上市后,该公司还是其第一大法人股东。1989年6月,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证券业务部,开始正式涉足和发展证券业务。
后来,信托界涌现很多后起之秀,它们在开创之初的渊源与模式,与它们相应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一脉相承。
譬如陕西省西北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千1997年9月,是陕西省第一家由政府支持、地方领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由陕西省投资公司等8家省内外企业共同投资组成,市场化程度可见一斑,吸引了西部证券主力精英们成立的私募团队—朱雀投资与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