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完成许多大事的秘诀是什么呢?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彼得,德鲁克
前面你已经讲了“千倍大牛股模式”,里面最主要的,除了大众品牌股中的小巨人,就是高科技小巨人了。还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吗?知道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吗?这好像就是为股市而写的。你想想,一遍遍地研究揣摩,其实不就是从各种角度来判断股市这只大象吗?有从象腿开始的,有从象鼻子开始的,关键在于不能绝对化,不能看到什么就想当然地认为是什么,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入门的途径,尽可能完整地“摸个遍”,最好来个十八摸,呵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瞎子不管从什么地方摸起,象腿也罢象鼻子也罢,但是都没有停步,继续摸下去,摸遍全身,什么是大象不就了然了,那瞎子摸象这个寓言故事,也就是一个笑谈而已了。不是吗?
好吧,照你的意思,高科技小巨人这个话题还有的说了?
这是一个有可能带给你上千倍收益的大牛股的发源地,不应当痛下决心研究一个透彻吗?我们换一个角度, 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还有哪几个和高科技有关的大牛股,微软、英特尔、戴尔电脑、甲骨文......如果很多人同时在想呢,是不是也差不多这个结果?它说明了什么?品牌,当然了,这不新鲜,关键在于它们背后有一大批失败的高科技公司在撑着,它们是成功者,是行业的领导者,它们的“长寿”是因为享受到了别的高科技公司短命的代价,这就是高科技公司大牛股的本质,这在传统行业中是不那么明显的。虽然“赢者通吃”绝对了点,但却是最接近真相的说法。
是呀,现实中是这样的,好像科技中的大众消费品牌,能够在世界股市上屡屡掀起波浪。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深层的原因?
在科技和大众消费的结合地带即大众时尚科技消费品中,能够出现持续的热点转换和大牛股。在所有的个股中,科技股最容易产生泡沫;在大众消费品中,高科技背景的大众时尚产品最容易产生泡沫。这种“泡沫叠加”的倾向也只有在大众时尚消费品牌中才能够出现。戴尔电脑之所以成为大牛股,和这种“泡沫叠加”的倾向不无关系。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大众需要消费热点,需要带有一定的狂热色彩、非理性色彩的情绪宣泄,这在和平时期尤为明显。就其本质上的非理性因素而言,它和战争中的狂热非常接近,和追星、观看体育比赛异曲同工。
苹果电脑就是凭借着Ipod这款时尚的科技消费品风靡世界,股票也因此再次成为大牛股。我们说说号称“百年基金”的美国诺德.安博特资产管理公司是如何发现投资苹果公司的吧。
2003年底,诺德公司开始注意苹果公司。当时高成长性行业已连续下跌几年,虽然苹果公司一直以个人电脑的创新和时尚而著称,但此时的市场份额已不到5%。诺德公司获知了苹果公司有关Ipod和iTune的信息,高度重视。经过一番调研后,焦点放在了苹果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引领科技消费品的领导者能力上,苹果公司代表了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第一个集成了WiFi和蓝牙功能的电脑Ipod上市后有望风靡世界——后来的事实证实了这个假设。另外,苹果公司当时股价仅13美元,市盈率、市净率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于是,从2003年底到2004年期间,诺德公司买入大量苹果公司股票,建仓成本在13到17美元之间。
而在2003年底时瑞银、JP摩根等多家知名投资银行当时只给了苹果公司以中性的评级,这就说明苹果的股价被低估了。Ipod面世后风靡全球,投资机构纷纷开始跟进,评级结果由“中性”成了“买进”。到2006年初,苹果公司股价飙升到85美元,较2003年底的时候翻了5倍多。
总结这个投资结果,诺德公司认为,苹果公司股票当时的价格已经在价值之下,新产品未来预期收益的价值还没有在价格中体现出来一所以,诺德公司在股价达到40美元以上时就抛掉了,少赚了很多。如果不仅以价值观点发现低估股票,而且还能站在大众科技时尚消费品小巨人领导者的角度看问题,或许诺德公司就可能赚得更多。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类似火箭的梯级能量。
所以,我们投资高科技股,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技术和行业的话,那么不妨把能否成为一个科技和传统的结合,科技和消费时尚的结合,科技和生活的结合,作为一个切入的角度,在这里寻找领导者。比尔.盖茨自己就常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兴奋。瞧瞧,领导者,投资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对于高科技产业中的小巨人投资模式,世界上哪位投资大师做得最好?巴菲特投资高科技那是众所周知了。
比尔.米勒可说是当之无愧的首选,世界上所有的基金经理都知道他的投资故事了。如果把高手之间的较量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话,那么在从底部6000米到中上层8000米的过程中,他们几乎都在同一个水准上,只不过比尔.米勒最早背起行囊(重仓的股票),背的最重最精,休息的时间最少,信心最足,走弯路的时间最少,一直背到顶峰。如果简单化地概括,他的投资模式的特点就是:在股市(个股)大跌时,传统的基金经理和价值投资者一般都选择安全性更强的周期性巨人和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股,但是比尔.米勒选择的却是高科技小巨人,由此拉开了他们之间的差距,由此奠定了比尔.米勒伟大的基金经理的江湖地位。当初就差那么一点点,后来的差距就大了,这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换句话说,最伟大的投资模式就是:在危机的时候,在熊市的时候,在个股大跌的时候,投资——重磅投资——科技小巨人领导者,然后——长期持有,等待着百倍甚至千倍的收获。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你能做到吗?
难的事情要首先进行分解,分解为一件件简单的事情,难就变成相对不难,最后变得简单容易了。这个投资模式的流程也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科技小巨人是哪一个?哪一个是最有希望的领导者?第二个层面,它一定会大跌吗? 一定会在大跌后大涨吗?第三个层面,用什么企业管理和财务指标甄选考核它们?用什么市场指标选择市场买点?
关于第一个层面,小巨人领导者的选择标准,已经说过了,科技和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请教专家最有效率。关于第二个层面,科技股大跌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即使是微软、英特尔、美国在线、戴尔电脑等这样杰出的科技股也不例外。有投资者喜欢“势头投资法”,在科技股大涨的时候跟进,各有千秋,但是他们的业绩没有超过比尔.米勒确是不争的事实,这是高科技的行业本性和市场本性所决定的。第三个层面,也是关键的关键,需要综合现在已知的各种方法,比尔.米勒就是这样做的,他说过,投资的本质是衡量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但是他也运用市盈率、增长率与股价比、市场人气等各种指标,比巴菲特的指标多得多。比尔.米勒的哲学观来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什么有效,什么就是好的,颇有点“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道理。从佛学的角度说,就是不执著于概念,超越概念和方法,直入本质,直达目的。其实从这点说,比尔.米勒更接近东方哲学的神韵,更应当成为中国投资大师的榜样。中国人不仅有儒学、道家、佛教、禅学的影响,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
巴菲特认为科技股难以理解,所以不沾科技股;绝大多数价值型投资者常说“我并不懂任何高科技”或者是“高科技的改变太快了,我跟不上”,但是比尔.米勒怎么说呢——“你不用为了懂得高科技行业而必须拥有经济学或者数学的博士学位。如果你认真研究它,你也能明白一二,其实,高科技行业很简单。另外一方面,高科技改变的确是太快了——有最新的计算机芯片、最新的操作系统、最新的这个和那个。但是高科技行业的变化并不能决定金融市场上谁输谁赢。举例来说,半导体技术改变了很多行业,这并不意味着今年是英特尔公司主导,明年是AMD公司主导,后年又换成了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公司总是主导芯片制造的公司,而微软公司一直主导着操作系统市场。”他还从圣达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的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那里了解到“路径依赖性(path dependence) ”和“锁定性(1ock in) ”的重要概念。他解释说:“尽管技术变化很快,但科技公司的市场份额往往变化并不大。所以它们比看上去的要容易预测得多。”
这段话比较长,但是对于理解比尔.米勒的秘诀非常关键,请注意,这里流露的两个信息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明确地说明了高科技行业其实“很简单”,这个结论和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观点完全相反,也和巴菲特的观点完全相反,谁对谁错?其实,双方都有道理,只不过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如果想深入了解高科技行业的各个细节流程,就像了解传统产业一样,那显然高科技是非常复杂的,远远说不上“简单”;但是如果抛弃细节,抛小抓大,只抓住对于投资最有效的一个重要点就可以了,那么高科技就是非常“简单”的了,这个关键点就是比尔.米勒说的“主导”的概念,其实也就是“领导者”的概念,就像观望大海,想抓住每一个波浪那是不可能的,太复杂了,但是只抓住一个洋流,那就“简单”了。
比尔.米勒的实用主义哲学背景,使他能够跳出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思维定势体系,以“有效性”作为核心驱动指标,从而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发现了高科技行业的投资秘诀。高科技的技术变化是非常快,虽然也有一定的方向和趋势,不过抓起来还是比较棘手;相比之下,高科技行业中的市场格局的变化,就要慢一些了,而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领导者的地位变化,无论是大市场还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的地位,其变化恐怕就要更慢一点了,这就是高科技行业中的不确定因素下的确定性。在别人看来最危险的地方,如果你找到了“阿喀琉斯之踵”,那么对你而言就是最安全的、最低估的投资区域,是最有价值的成长天堂。
从哲学上说,还是“分”的道理,浅尝辄止是成不了大师的,只跟着别人走也是成不了大师的,不断地细分才能够创新,才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真相和本质。这个高科技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领导者”。这也:是“大道相通”的体现,是辩证法的体现,这是投资智慧中的顶级智慧。
说得更白一点,巴菲特首先考虑的是“持久的竞争优势”,其实这个原理在高科技行业中并没有过时,只不过需要更明确地转换为可操作的“ 持久的领导者”才行。你可能不能像巴菲特分析传统企业那样有一套成熟的指标体系,直接地、多细节地、数据量化地分析高科技行业,但是你可以在行业竞争和行业格局的更高层面上,知道谁是领导者,接着你就能比较容易地分析出谁是“持久的领导者”,锁定它,在合适的时候投资它,就行了,就这么简单(当然,“简单”了之后还需要“复杂”,几个轮回之后胜券才能最有把握)。
从投资哲学的角度说,当你在金字塔的下方无法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时,你的最佳对策不是继续停留在这个层面苦苦研究,而是要上一个或者更多的台阶,到了更高的层面,你往下看,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明了了。这就是从复杂到简单,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从投资高手到投资大师的必然和最佳的途径。
这个理念使他在戴尔电脑的投资上赚了大钱,成为他的标志性战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戴尔一度大跌,比尔.米勒相信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垄断其所在的行业,而戴尔就符合这个“领导者”的特征,戴尔相对其他的个人电脑商更能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大多数投资者没有理解随着个人电脑行业的整合,戴尔这样关注成本的公司将获得成功。1996年戴尔公司市盈率还不到10倍,比尔投资了2000万美元于戴尔。在戴尔股票的市盈率上涨到12倍时,不少纯粹的价值投资者清仓了。比尔.米勒仍看好这家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在随后4年中,他的基金仓位膨胀了50倍,达到10亿美元。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戴尔是20世纪90年代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大多数基金经理要么是价值派,因此只享受到了戴尔电脑前半截的涨幅。要么是成长派,只享受到了戴尔电脑后半截的涨幅,而全程享受戴尔这样一只从深度打折的价值股演化成优质成长股的超级大牛股伟大收益的,只有比尔.米勒——而且是重仓的极限。
比尔.米勒也持有互动公司(Inter Active Corp, 以前叫美国互动USAInteractive),包括酒店网(Hotels. com)、择偶网(Match. com)、家庭:销售网络(Home Shopping Network) 和票务大师(Ticketmaster)在内的这些公司的母公司就符合这样的要求。作为巴菲特的忠实追随者,比尔把互动公司形象地称为“新经济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高科技的公司也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投资考核。美国在线是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服务领导者,比尔.米勒1996年后半年以每股15美元价位买入,当时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傻瓜。当时的流行观点是:美国在线会因为因特网和微软的出现而陷入困境。后来的事实证明,傻瓜的确有,而且还很多,有人压根不承认自己是傻瓜,有人只在心里承认而嘴中强硬,但可惜众人公认的傻瓜很可能最后不是,比尔.米勒就是这样的大智者。
行,那在锁定了领导者以后,比尔.米勒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做出投资决定呢?
他信奉巴菲特的话“在增值与成长之间没有理论上的差异,任何投资的增值都是企业未来现金的流通量折成现值的结果”。在具体考察公司上面,他并没有独有的指标体系,众人运用的他也运用。不过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他也没有悄悄告诉我其他的秘密),可能还是有点侧重或者偏爱几个核心概念:巨额多余现金流,错误定价,崩溃之后的投资价值,持久的竞争优势,比主要竞争对手更强劲的增长率,价格持续下降的时候买进....Google、Yahoo、亚马逊(Amazon)、Nextel、eBay、IAC/InterActive等很多公司都是因为这些核心指标而入选的。
Nexte1通讯公司是无线通讯服务提供商,在2000年早期曾经创出了80美元一股的天价,崩溃之后的价格是每股2.50美元,有超过14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原因是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破产导致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崩溃,人们开始认为它很可能会破产。但是另一方面,公司还有大量的现金,现金流也稳定,比尔.米勒认为这是罕见的机会,于是大量买进Nexte1通讯公司的股票,一边跌一边买,平均成本每股8.4美元,到2004年 初回升到每股25美元。
在购买亚马逊的股票时,他注意到亚马逊的经济模式基本上跟戴尔电脑一样——同样的负流动资金投入,同样的长期营运利润率,同样的长期资本回报,同样的营运资本上的三位数回报,5%的可用现金流收益率,而且每年增长25%......
Google、Yahoo、Amazon、eBay、IAC/InterActive,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生产巨额的可用现金流只需要非常少的额外资本,商业模式可以使额外的资本投入维持超过100%的回报率。主要的风险在于,从长期来说,它们如何配置自己的资本。
他是因为什么而投资eBay的呢?他说,2004年的eBay和早期(1992年)的微软具有奇异的相似之处——收入上看,2004年,eBay32亿美元,1992年,微软32亿美元;毛利率上看,eBay是85.7%,微软为83.1%;税前收益率上看,eBay是47.9%,微软是39.7%;营运赢利率上看,eBay是40.1%,微软是35.7%;净利率上看,eBay是23. 8%,微软是23.7%;年销售增长率上看,eBay是51%,微软是42.4%;周回报率上看,微软是0.5%左右,eBay平均为1%....信外之意是什么?微软是20世纪80年代起来的超级大牛股,相同商业模式的eBay呢,不言而喻了。
Sprint Nextel(美国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因为什么而出现在比尔.米勒的重仓股中呢?他观察到,移动通信产业原本有六七个竞争对手,但现在三家公司控制了这个产业的75%。这样一来,将会在定价、成长率方面改变经营方式——任何产业在它合并的时候都是如此。Sprint Nextel是一家零售客户公司和一家企业客户公司组合成的公司。也许最重要的是,这样将持有一家到2006年年底几乎零负债的公司。它还有可能会分离出去的资产ILEC,能以5倍的企业价值与息税折旧前盈余比进行交易,而且该公司在2005年还有45亿美元的现金流。
当米勒看到Google为IP0提供的财务报告时,他看到了一台由搜索引擎驱动的大马力赚钱机器。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和业内的绝对领导者,Google拥有竞争优势和广阔前景,赚钱能力一流,年赢利达到了数亿美元,销售额直线上升,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没有负债。主要利润来源于互联网广告,这是一块新兴的大市场。人们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而各个商业机构都寻求在网络上接触他们的机会。米勒相信公司的实际股票价值应当达到230亿美元,而上市价被定在了非常合算的85美元,因为“到处都在传播负面的新闻,什么公司的两位创办人刚愎自用、缺乏经验,什么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带有恶劣的公司统治意味,什么公司没有提供足够的关于其经营状况的信息,什么公司拒绝为公司前景提供指导性意....”米勒说:“我们相信这造就了机遇。”据说他是唯一买进Google股票的价值派大师,买入的价格大约是85美元,现在早已不是这个价了。
比尔.米勒为什么总是喜欢在高科技股的股价大跌以后才买进呢?
传统的价值派投资者一般都喜欢在股价下跌到一定的安全边际之内再买进,比尔.米勒的身上有传统价值投资者的深刻影响。而成长派投资者则一般喜欢在股价上升的时候追进,只要它的预期成长率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等因素合适,就可以一路持有。而比尔.米勒却是以价值派的立场投资典型的高科技成长股,这是他的标新立异之处。
他认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在领导者股票大跌以后买进,风险更小,收益确定性更强。因为“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会很快地发生变化。所以,当市场错误反映它的价值的时候,往往就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高速增长的公司通常会拥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们在良好的宏观经济条件和良好的管理下往往会得到很好的业绩,市场也会给予股票很高的价格。然而,迅速的增长往往会带来价格的崩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公司的价值也已经崩溃了。这种崩溃是一个信号,说明市场对这家公司的成长赞美得过头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崩溃之后的投资价值”。
这就像一个老故事说的,一个住在楼下的心脏病人,夜里常常不得不长时间地等待楼上房客夜半归来时的皮靴声,两声皮靴落地板的巨响之后,才能够安心睡觉。问题是,在股票市场上,还很难知道皮靴什么时候会摔在地板上。比尔.米勒的聪明在于,与其一路担心一路忙活,不如等待一个长时间效应的“皮靴落后”来得安心。而在高科技股票中,这样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这不仅是两种投资态度,也是两种人生态度。不同的资金量,不同的投资心态,不同的个性,自有不同的取舍。不过从确定性和安全性来说,从长期趋势来说,从资金增大的需求来说,从投资者年龄的增长来说,比尔.米勒的做法似乎更是成熟投资者的主流。
还有哪些高科技投资方面的著名基金和经典投资案例可供参考呢?
比如伊顿.万斯世界生命科学基金,有在共同基金行业最出色的专业医疗研究团队,曾经连续十年获得18.04%的年复合回报率,成为世界医疗保健行业共同基金经理的领导者。经典投资代表作:日内瓦的雪兰诺公司,如今的世界第三大生物技术公司,生殖健康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同时在硬化症、代谢合成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基金在1989年买进,当时股价为80美分;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升值30倍。拜尔塔公司(Biota),基金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一直持有的流感药物研发生产商,与著名的行业巨人葛兰素公司(Glaxo) 有联盟关系,类似当初的微软与IBM的联盟关系,这是小巨人与巨人结盟快速发展的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基金在1986年股票上市前以35美分的价格认购,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每股8-10美元的价格出手,净利润30倍。
还有基于精密数量化模型基础上的卡拉马斯增长型基金,经典投资代表作:PMC-Sierra公司,芯片制造商,基金在1999年2月买进,当时股价为19美元,在2000年3月卖出,当时价格为200美元以上,一年增值10倍。
Emulex公司,数据存储设备制造商,基金在1998年12月买进,买价为分割调整后的50美分。一年以后,股价冲上80美元,在顶部振荡期间一度冲上100美元,基金在此期间出货,仅一年时间收益高达19倍。
高科技小巨人的股票市场表现有什么特点呢?
爆发性强,对消息敏感,容易泡沫化,大起大落。比如艾美加公司(Iomega),电脑终端设备制造商,1995年1 月到5月期间从4美元涨到27美元,4个月上升6倍。美国在线,1992年到1998年, 股价从上市时的1美元涨到127美元,6年增值126倍。建利尔技术公司(Glenayre),寻呼机的生产商,从1992年的1美元涨到1996年的50美元,4年增值49倍。麦卡菲(McAfeeAssociate)公司,杀毒软件制造商,把软件放在网上供使用者免费下载,依靠升级程序、升级病毒库的收费和其他软件的收费来赢利,70%的业务都在网上进行,流行的杀毒软件领导者,1992年上市,随后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20%,净利润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的26%-27%,1995年股 价从4美元开始上升,1997年达到78美元,2年的投资回报为18倍。Check PointSoftware公司,防火墙软件的领导者,毛利润率高达2%,净利润率高达48% (超过微软42%的水平),1998年8月从5美元上升到2000年10月的133.5美元,2年多上升25倍;而在2000年的前9个月中,收入增长高达88%,利润增加115%。Internet Capital Group公司,一家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公司,1999年上升12倍;同类的CMGI公司,止升9倍;但是到了2000年,它们的下降幅度高达97%。个人网站专用软件市场的领导者Broad Vision公司,1999年上升15倍。互联网广告管理服务的领导者Double Click(双击)公司,后被谷歌以3亿美元收购),1999年上升10倍。Di amond TechnologyPartners公司,一家互联网咨询公司,1999年上升5倍。Metricom公司,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1999年上升14倍。亚马逊公司,2年48倍。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电脑随机存取芯片制造商,1994-1995年从9美元上升到95美元,1年时间就飙升近10倍。但是紧接着1996年狂跌75%,1997年再度下跌40%,一直跌到17美元,下降幅度达到82%。1986年英特尔公司亏损1.73亿美元,30%的员工下岗; 1994年,发现奔腾微处理器中存在着程序错误,公司决定召回所有奔腾芯片,净收益减少4.75亿美元;从1990年到1999年,年利润增长率最低16.6%,最高26.1%。
高科技小巨人的领导者指标有哪些呢?
我这里有一些公司的资料,重点是巅峰时期的数据,可以对比着研究:SGI(Silicon Graphics)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业界高性能计算系统、复杂数据管理及可视化产品的重要提供商。它提供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器系列以及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可视化工作站,年产值超过40亿美元,巅峰时期的5年里公司平均增长率为40%-50%,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计算机公司。
达索软件(Dassault System)公司,三维软件CATIA开发商,进入了IBM的全球销售网络,CATIA软件已经被用来设计和制造汽车、海军造船厂,甚至成人内衣等产品,客户包括一级方程式、固特异轮胎、邦与奥卢胡森公司(简称B&0公司)、壳牌和波音,取得22%的市场份额和30%的利润率,是距离它最近的竞争者的2倍,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1996年上市,年收入超过6亿美元。
高科技小巨人的爆发点在哪里?
一个高科技含量的知识产权(专利、商业秘密等),就是高科技小巨人股最常见的爆发点。只不过有的长有的短。受利于专利保护最大的恐怕就是美国Masco公司了,这家生产水龙头的企业最早研制开发了单柄球阀水龙头并申请了专利,从1958年到1987年的30年中,收益一直在增加,收益上涨800倍,股价上涨了1300倍。显然,这项虽不起眼但运用非常广泛的发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面貌。更多的发明则是科技进展中的阶段性成果,相比之下就比较短暂,在资本市场的光芒就像流星。比如欧尼尔《笑傲股市》书中所说的,乙硫橡胶公司于1957-1959年间发明新型火箭燃料,其股价由48美元涨至355美元;欣特克斯公司于1963年上市口服避孕药片以来,短短6个月内,股价由100美元涨至550美元;计算机远景公司推出电脑自动设计工厂自动化产品后,股价于1978-1980年间巨幅上涨12倍;王氏洗印厂发明新兴办公文字处理设备,股价在1979 -1980年间大涨13倍;安进公司成功研制出两种新的生化科技药物,股价在1990-1992年1月累计上涨460%;思科系统公司开发出一套新的网络设备,股价在3年半的时间内狂升20倍;国际赌博科技公司推出安装新型微处理器的游戏机产品,股价从1991到1993年间激增16倍;戴尔电脑公司根据用户订单制作电脑的商业模式创新,股价在1997年11月到1999年1月间上涨了17倍(总体涨幅达到千倍之多);EMC公司为电脑提供超级的内存设备,股价从1998年1月开始的15个月内价格上涨47倍;网上股票交易商查尔斯和施瓦布为顾客提供网上交易费用打折服务,股价从1998年开始,仅仅6个月时间内就上涨了4倍.....
我之所以这么不厌其烦地列出这些大牛股的名单,就是不仅要找到这些小巨人,对它们的升值潜力有直观的体验;而且要更进一步,比较这些小巨人之间的涨幅差异和它们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这个高科技发明创造的专利能够多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是程度大的,未来的涨幅就一定越高。
高科技小巨人中的企业领导人,是不是需要和别的行业企业不一样的个性呢?
高科技小巨人尤其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小巨人,的确需要一种特殊的气质个性。比如微软、甲骨文、谷歌、太阳微系统等小巨人企业和企业的领导者,每一个都个性鲜明,企业的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个性非常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相对传统产业,其中的关键词更偏重于:独特的兴趣,疯狂的干劲,其人格形象更像一个战士,一个斗士,一个顽童,一个讨人喜欢的“坏”孩子。英特尔总裁葛鲁夫说得好:“只有偏执狂才能够生存。”
北京海淀上地产业园,这里很安静,这里很年轻。这里外表上什么也看不出来。所有的价值都在潜流中,人才、资金、技术、竞争、市场,只有业内人才能看得明白。这里是“隔行如隔山”的示范区域。面对Y先生的从容,我的心中更多的是焦躁。现在值钱的科技公司,比如中星微电子、联想等,要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要么在香港上市,基本上与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无缘。A股市场的投资者,何时才能够享受到科技小巨人的巨大收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与其牢骚坏肠,不如提早准备,不信A股市场出不来几个伟大的科技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