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实现IPO上市,一直是风险投资实现资本退出的黄金渠道。但IPO中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绝大多数股票上市首8收盘股价都会高过甚至大幅超过发行价格,这一方面会给新股发行者带来发行收入损失,也为再一级市场新股投资者带米巨额无风险收益。这一问题在中国A股市场尤为明显,甚至于新股“破发”都成为了股市稀奇的特例。在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们忙于“打新”、“中签”以获取这种无风险收益的同时,金融理论界对种无风险收益的形成早已关注了数十年,并形成了个特定的研究问题: IP0 抑价(Underpricing) 之谜,即新股发行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First Day Closing Ptice)的现象。如果上市首口收盘价可以看作是市场对新上市股票的真实评价,即市场有效的话,那么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8收盘价某种程度上认为是在一级市场的定价过程中新股发行价由于某些因素被压低,从而低于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
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 在2002年基于对称信息假设下,结合当前最流行的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所提出的抑价前景论。JayR. Ritter, 与Tim Loughran 合著的《为什么发行人对在IP0中留在桌子上的钱不会感到不安?》I Why Don't Isuers Get Upset About Lcaving Money on the Table inIPOs? Review of F'inancial Sstudies, Vol. 15, No. 2 (2002)] 中,Ritter 教授在行为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心理帐户”,“价值函数”的概念,并且分析了IPO过程中的所谓部分调整( Partial Adjustment) 现象,从而证明本质销商在询价过程中并役有针对路演期间的公共信息( Public Information), 即市场大势对公开发行价( Offer Price)进行完全的调整,在抑价发行以后产生了一笔财富即“留在桌上的钱(The Moncy Left On The Table),这财富对新股投资者而言是一笔无风险收益,对发行人而言则是一笔发行收人损失,但发行人并不会为此损失感到不安,因为发行人关心的是公司上市后股东总财富的变化。而不是按抑价水平计算的发行损失。
所谓的“留在桌上的钱”(TheMoneyLeftOnTheTable)是新股首口收盘价减去发行价乘以该新股发行股数后得出的一笔财富,从市场有效定价假设看,这应该就是发行者的发行损失。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2007年11月5日,“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股票登陆上海A股市场,中国石油以16.7元发行40亿股A股,计划筹集资金668亿,网上网下申购中石油的资金合计达到了3.5万亿,而上市当天,中石油A股在万众瞩目中以48.6元开盘,摸高至48. 62元以后迅速回落,探底41.7元,最终报收43. 96元,相对发行价大涨即抑价率为163. 23%。抛开之后中石油股价的“跌跌不休”不谈,也许我们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市场对中石油如此寄予厚望,主承销商们定出的区区16.7元发行价似乎却没有反映出“亚洲第. 赚钱公司”在一级市场重星捧月的光彩。相对于早先10月登陆A股市场的另一巨无霸一中 国神华44.57倍的发行市盈率,中石油的发行市盈率不过22.44倍,而比起同期登陆A股的其他小盘股票动辄30倍以上的发行市盈相比,蓝筹货放中石油的发行价看起来反颇具有平民色彩。
那么为什么中信,瑞银这些声誉卓著的承销商们在明知市场对中石油股票需求几近疯狂的情况下却定出这样一个所谓还富于民的发行价?假设承销商们制订;一个更高的发行价一比如和神华的发行市盈率相仿,45倍市盈以32.4元提高一倍价格发行,相信在当时的市场需求状况下,中石油是可以以相当于原发行计划一半的A股流通股本一20 亿股,来完成同样的融资目标的。而且作为大股东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只会受到更少的稀释,机构投资者们也就不太可能在上市首日疯狂抛售中石油上市A股,获取高达163%的无风险利润了(神华上市首日报收69.3元,IPO抑价率不过87%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之所以这种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在上市首日高价抛出所获取的无风险利润的行为得以长期有在,是缘于一种从发行人向投资者的利益转移一转移的利益在于发行人对自己公司的持股比例受到了极大稀释、以低估的价格出传了自己的公司。之所以用“留在桌上的钱”来表述这一无风险收益,是因为实际上几乎每支股票IP0时,发行人都很少甚至不会关注这种实际对自己而言是一种发行收入损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