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私募投资>私募股权基金> 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的关系?

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的关系?

2019-07-08 19:16:35  来源:私募股权基金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9分钟的时间

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的关系?

时间:2019-07-08 19:16:35  来源:私募股权基金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什么才是风险投资孵化新企业的良性土壤?如果这个问题让Ronald J. Gilson教授和BermardBlack救授来回答的话,毫无疑问,那就是个积极健康的股票市场。他们在《风险投资是否需要一个积极的股票市场》( Does venture capitalrequire an aective stock market?)一文中给出 了详细而高有逻辑的解释。

RonaldJ.Gilsun教授同时是斯坦福法学院和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教授,BemardBlack教授也来自斯坦福法学院,两位法律背景的教授从金融制度构建和契约关系的角度为风险投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是两位教授1998年发表在《金融经济学》(JoumalofFinaneialEconomics)上《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结构:银行VS股票市场》(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lure of Capital Markels: BanksVersus Stock Markets)一文的缩减版。

姑且放开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先转向另一个问题:经济增长。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的物物交换发展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现在的信息生物时代,增长与进步是永恒而核心的主题。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也相应的由要素推动和资本推动更多地转移到依赖技术推动。不少经济学家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做了精致的模型,尽管还无法精确地衡量某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从总量上技术进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无可厚非的事实。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 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作为‘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 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他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

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之一,引出的新问题是,究竟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适合技术创新?大企业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人力资源方面都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合乎逻辑的推断应该是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可是实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却较之大企业强。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OliverE.Williamson从公司治理角度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大企业的官僚机构只适合管理相对成熟的产品,不适应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创业行为;在技术创新变化重要的情况下,大企业将市场交易黎和到企业内部会导致弱的激励机制的产生。

分析到此,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经济发展到现今,技术创新已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面高科技小企业义是创新的主要载体,因此客观上就需要一个而向高科技小企业的创业和风险投资市场。

风险投资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资本市场结构的影响。而当今世界,大致存在着两种资本市场结构,即以股票市场或者说以直接融资为中心的资本市场(美国、英国等)和以银行或者说以间接融资为中心的资本市场(德国、日本等)。Ronald J Gilson 教授和Bernard Black 教授在文章的第一块比较了两种资本市场制度结构下风险投资发展的不同特点。

在资金来源上,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占了美国风险投资来源的很大比例,而银行则是德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从资金投向上,美国的风险投资较之德国风险投资更关注种子期。萌芽期等早期企业,而德国风险投资主要投向扩张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从退出方式上,随着时间的演进,IPO 成为美国VC退出的最主要的方式,而德国则以回购和出售的方式为主。

在比较了美国和德国的风险投资状况,两位教授得出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较之德国更加良性的结论。然而,他们没有对此结论给出直接地理论解释,开始:转向一个看似不太相关的问题:风险投资进人企业之后为什么需要选择在合理的时候退出?

从风险投资和企业的关系角度,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概念:声誉资本( Reputation Capital)。风险投资进入企业,企业家不仅提供资本和管理,还有自已的声誉资本。这种“声誉资本”被解释为一个拥有vc背景的公可能在交易中获得更多的可信度。例如: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更容易被吸引到有VC背景的公司工作,因为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可信的信号:公司很可能获得成功;原材料供应商能够给予有VC背景的公司更多的商业信用;客户更相信VC背景公司的订单承诺;更重要的是,VC的参与将保证企业在IPO的时候获得高质量的承销商。

当VC开始一个项目,这种声誉资本同时发生作用。可是这种声誉资本的使用获益依赖于VC参与不同的项目,VC需要不断地退出一个成功项目再参与一个新的项目,这种声誉资本才能获得不断使用的收益补偿,换句话说,在一个VC进入一个企业并随之壮大而不退出的情况下,这种声誉资本的使用补偿只依赖于这一次。因此,正是为了使得声誉资本不断地得到利用,并获得利益的最大化,VC需要不断地退出一个个的成功企业,去开始新的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的关系?

由于风险投资基金多以有限合伙制的方式组织,针对有限合伙人(LP)和普通合伙人(GP)的关系,作者提出了第一个隐性契约( 见图3.1)。在有限合:伙协议中即显性契约中(图3. 1上半部分),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共同组成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存续期大概在10年左右。普通合伙人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他们负责风险投资有限合伙的运营和管理,大概提供合伙资本的1% ~5% ;有限合伙人提供合伙资本的95%左右,获得有限合伙权利,但是不参与资本的具体的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只对普通合伙人行使监督职责,他们以出资额为限对风险投资有限合伙承担有限责任。

但是同时,作者提出: (1) 资本提供者必须有某种手段去评价-般合伙人的投资技能,以便确定是否继续新一轮的投资; (2) 资本提供者必须就其投资行为的风险,成本和收益进行核算,以便和其他一般合伙人或其他投资形式做比;较; (3)投资者需要一种手段退出一个业绩不佳的投资基金。因此,一般合伙人阶段性地将所投资的企业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既提供了以上资本提供者需要的手段或参照,同时是向投资者不断传播信号的重要手段。一旦失去这种手段,一般合伙人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就会受到遏制。而这一传播信号的手段为企业家问风险投资家融资提供了激励。-.般合伙人必须不断地在风险投资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声誉而有尽快结束一个成功项目的激励,等于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个隐性契约(图3.1下半部分)。一般合伙人为了在风险投资市场上生存下去,必须不断地结束和组建新的风险投资基金。这个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的结合形成了有限合伙制有效运行的机制,也决定了VC退出的必然性。

在退出成为必然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究竞以何种方式退出最优?日前VC退出大概有一种主要的形式: IPO、出售、回购。创业家是以企业的控制权为代价换取风险投资的投资的,以何种方式退出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决策。如果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数量较大,就有向风险投资家施加压力的条件,一旦发现有比较成功的技术创新,大企业就有可能成为创业企业的并购者,这种意义下,创业家就是以出让企业的控制权为代价来换取风险投资的进入的。如果创业家为了收回企业的控制权,可以采取回购的方式从风险投资家手中买回股份,但是这样对于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说容易造成短期融资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容易就可以得出IPO是最佳的退出方式,既可以收回控制权,又没有融资困难。

而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假设:创业家拥有对“控制”的个人价值的追求。创业家都是某个领域-般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在该领域内现有企业中获得一个较好的职位,可是他们之所以放弃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而走向高风险的创业者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控制”这样一种权力的个人价值的追求。这种控制既体现在能够拥有一家自己公司的现实要求上,也体现在对于新的公司文化的自由选择的精神追求上。两者的结合促成了一部分人从社会智力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创业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的关系?

在这个假设前提下,出售或回购无疑对创业家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为了说,明IPO是最优选择,作者提出了第二个隐性契约的概念( 见图3.2)。在VC与创业家建立的合作中,VC是以资本+管理+声誉资本进人一个企业的,创业家获得这些资源的同时,需要以转让股权的方式放弃企业的所有权。在这个合作关系中隐含了另一个契约关系,创业家把企业交给VC的同时获得了一个所谓的“期权”:在未来能否收回控制权。而“VC进入一方面使得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企业家可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这种成功的‘控制权期权’的获得在IPO的方式下得到最有效的执行”。换句话说,VC进人企业一种隐性的激励就是把企业做大,然后IPO,逐步的再把企业的所有权交还企业。风险投资家在上市之后逐步的退出公司,把企业的控制权交还给创业家,创业家在获得企业控制权的同时,又获得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价值能够有一个更市场化的度量。

理论上,IPO 能够有效地解决控制权问题,这只是对创业家而言是最优的。但是,是什么激励促使风险投资家以IPO的形式退出,而不是以其他形式退出呢?作者提出了两个因素:投资银行业的竞争性发展和声誉市场的压力。在企业逐步发展,达到上市的条件和标准之时,就会有投行来帮助公司上市,而投行市场的竞争越完全,越能够使得更好的投行来竞争更好的上市项目,也就是说,在企业做大的前提下,会有投行主动参与公司上市,这是投行业寻求自身利益的竞争性结果。

在上市的外部条件已经满足的情况下,什么因素促使风投家去选择IPO呢? 这又回到了之前讨论的话题:声誉。风险投资家进入企业不仅提供资本和管理,还提供自己的声誉资本,而这种声誉资本是怎么获得的呢?就是既通过做好项目获得可观的收益,满足投资人的利益;又通过在做好项目退出的时候,能够把企业的控制权交还给创业家,满足创业家对“控制”的个人追求。在做大限度满足了这两个关系方要求的同时,风险投资家逐步积攒自己的声誉资本。在内部激励外部条件和谐的基础上,IPO就成为一种最优的选择。

至此,文章的理论部分已经完成:即风险投资家进入企业,在企业良性发展壮大之后,退出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通过IPO的方式退出,更是一种最优选择。回到文章的标题“风险投资是否需要一个积极的股票市场”,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显然了,风险投资要退出,而且要通过IPO的方式退出,IPO需要一个积极健康的股票市场,因此,风险投资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积极的股票市场。从实例上,已经证明股票市场发达的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较之股票市场不发达的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要好很多。

再回来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为什么要先比较美国和德国的风险投资状况了。正是因为美国发达的股票市场促成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更进一步说,正是美国这种以直接融资为中心的资本市场结构培育了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良性土壤。当不断的创新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资本市场结构也得到日益完善,达到高度发达与成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见图3.3)。

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与资本市场机制的关系?

在传统产业尚没有完全衰落,信息生物等新科技产业尚未完全成熟的时代下,风险投资孵化新企业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但是这代表了一种未来市场性金融资源配置的新格局: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与成熟的条件下,财富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当前条件下,这种效应是通过孵化企业的成长来体现的,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效应的体现将逐步推向企业的背后:有限合伙人+风险投资家+创业者,这是一个财富+智力资本的组合,是一个精英与精英的组合,这也许就是美国精英治理的思想在经济上的一种体现。

文章的结论很自然的站到了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结构一边,拥有类似结构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风险投资的发展很良性,而以银行为中心的资本市场结构的国家,例如:德国、日本,风险投资多以银行附属、公司附属等形式存在,很多独立风险投资的效用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在后者这种现有资本结构中如何改善机制以更好的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呢?

也许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积极的股票市场,可这也是最复杂、难以短期实现的方式。因为在这些国家没有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其他整套的附属运作机构,更重要的是缺乏高质量的职业风险投资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因此,建立积极的股票市场只是一个长远的对策。

关键字: 股票市场
来源:私募股权基金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