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问题
刘强东于2004年创办的京东商城,尽管六年来尚未盈利,但此前公开的融资已经完成了三轮(分别为A轮、B轮、C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据多位参与京东融资的投资界人士透露,三轮融资之后,其公司估值从最初的约2 000万美元升至第三轮融资后的约5亿美元,公司还没上市已荣登中国B2C电子商务产业融资之冠。
而在最新的C轮后续融资中,又获得了包括DST在内的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而中信产业基金最新的5亿美元领投计划中,京东商城s亿美元融资出让股份约为20% -25%,据此计算,京东商城的估值约在20 ~25亿美元。较四年前首轮融资所作的2 000万美元估值,在4年内估值已翻了100- 125倍以上。
较两家已完成上市的B2C公司麦考林与当当网,京东商城的新一轮融资超过了2倍多。两家上市公式IPO融资额分别为1. 29亿美元和2.72亿美元。
在公司估值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随着公司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刘东强所占的股份比例也在逐步被稀释。在C轮融资后,今日资本仍持有京东商城约20%股份,老虎基金持股25% ~ 30%之间,加之其他投资人股份,刘强东及其团队所持股权应已低于绝对控股要求的50%。而在D轮融资结束后,刘强东自身所占股权将面临又一轮被摊薄。据专业人士估计,如果接纳中信产业基金领投的5亿美元,刘个人及管理团队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至大约32%。
面对持股权的稀释,刘东强采取.系列措施保证了控制权的掌握。通过在投资条款中设置不同权力等级的投票权限,从而实现了在投票权上其团队仍然对公司战略和运营拥有笔对控制。此外,投资者对京东商城未来发的乐观和对刘强东本人能力的信服,也使得他的个人权威至少在目前还没有遇到挑战。多位京东商城投资方人士在采访中均表示出对京东商城业绩增长的认可。刘强东最令投资者信服的能力之一,是其对公司业绩预测的准确把握。
(1)优势:
京东商城能实现估值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其良好的经营。对于做好电子商务的要素,刘强东认为是效率和成本。在效率方面,为了甩开同业竞争,刘强东擅长打价格战,出招往往“ 势大力沉”。从创业初期开始,京东商城最乐于标榜自己产品价格低于线下零售价10%到20%。在压低成本方面,刘强东的经验是,通过走量来不断增加自己在供货商面前的议价能力。他多次对外表达过对京东发展路径的解读一“ 越大越安全”,这个“安全底线”要求的规模在他看来是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对比同行竞争者,京东商城在“用定位满足需求:用营销建立品牌;用价格占领市场:用规模设置门槛;用速度赢得竞争”这五个方面可算是“抢点意识”最强的一家电商 企业。但是业内人士都清楚,真正显示公司“内功”的是“用数据驱动运营,用技术支撑增长:用管理控制成本,用系统提升效率”。
(2)劣势:
京东商城在享受着融资蜜月的同时,也面临这5大迷途。
①逃对赌质疑
京东商城刚刚完成第三轮融资的代价非常大,被迫跟PE签署对赌协议,3年内销售额要达到750亿元,否则刘强东就要出局走人。
②急寻增量
一种观点认为,当京东商城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再实现以往2-3倍的成长速度已不可能。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京东未来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在急速膨胀的泡沫面前,不少电子商务、团购网站似乎都忘记了这样一条最基本的准则:并非所有商品都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京东商城也是一样。
③奢侈品赌博
2011年3月底,在获得号称国内互联网市场“单笔最大融资”之后,京东商城宣布在加大物流的同时,计划下月推出一家独立的奢像品B2C网站(Toplife),该网站将专注于奢侈品的在线销售。但是电子商务能够在几年内获得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价,而奢侈品不是以低价吸引用户。而且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人们在买奢侈品时所带米的虚荣心和满足感,电子商务往往乏善可陈。
④价格战不可持续
在每一次高调挤入新领域,低价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京东的“杀手锏”。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0年11月京东商城进军图书市场,很快与当当挑起了多轮明争暗夺的价格战。不过,在竞争对手的围攻下,京东的价格优势已经变得越束越不明显。
尽管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强调服务和体验,但对终端消费者而言,最敏感的仍然是价格。商品在低价促销时,的确会吸引不少用户购买,而一旦恢复价格,优势就很难体现,定会遭到细分行业里稳坐前三企业的强势挑战。
⑤被资本绑架
京东高调的动作背后,总是离不开两个字:融资和物流。在经过多轮巨额融资之后,创始人股权被稀释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经过三轮融资之后,刘强东及其创业团队的股权已被稀释至32%。